蒙牛新掌门陈朗的内忧外患:“双千亿”成包袱 无奈百亿疯狂并购

2020-01-045888.TV 品牌新闻

蒙牛的双千亿目标已成了其沉重的包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蒙牛不惜慌不择路疯狂并购,因此留下很大内忧外患。

两年前,世界杯期间蒙牛请梅西代言广告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蒙牛,一直是上市奶企中“出手阔绰”的代表,不仅重金做市场营销,更大手笔海外并购。

刚刚过去的2018年,蒙牛把触角伸向了澳大利亚市场,试图完成从奶源、生产加工能力、高端品牌的全产业链布局,辐射整个海外市场。

耗资百亿元的跨境并购,终为了实现“千亿目标”!这个口号喊了这么多年,2020年就要揭开底牌了!

不幸的是,蒙牛的双千亿目标已成了其沉重的包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蒙牛不惜慌不择路疯狂并购,因此留下很大内忧外患。

1

痴迷于双千亿目标

蒙牛“千亿目标”之宣传口号,早已响彻云霄,关键的是2020年就要实现。

所谓“千亿”就是销售额和市值均迈入千亿元大关。

这个目标是2017年蒙牛总裁提出的“双千亿”计划,意味着每年业绩至少要增幅20%。

究竟差多少呢?先来看看2018年业绩,蒙牛全年营业总收入689亿人民币,净利润超过30亿元人民币。掐指一算,还差个300来亿。

行业横向对比,蒙牛依然是“老二”位置,相较全年收入789亿的伊利还有着百亿差距,净利润也比伊利差了30亿的水平。

截至2019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98.6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大增33.0%。上述业绩再次被行业“老大”甩开,伊利同期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449.7亿元和37.8亿元。

正所谓老大吃肉、老二喝汤,各行业都在经历头部效应,蒙牛的汤究竟怎么喝,抑或是抢肉吃?

跨年之际,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表示:随着2020年的到来,“天生要强”的蒙牛将更加努力地向成为“世界乳企”的路上进发。

蒙牛对于造奶的精髓,归纳为“始终贯穿协同资源,像造飞机一样为消费者生产一杯好奶。”

对于一家涉及公众利益的上市公司,提前放言市值千亿目标,若没实现的话,谁来担责?毕竟打造市值,无法和造飞机同日而语。

2

外向型战略“病根”

蒙牛高管所谓的“千亿目标”,一定程度是营销噱头,这个观点并不为过。

实际上,蒙牛是“外向”的奶企。 “重营销”是蒙牛的标签,更是一大“病根”,这蕴含在其战略之中。

比如:蒙牛投入20亿元的成本,成为2018年世界杯官方赞助商,以期博200亿次曝光度。其中,更请来了足球明星梅西做代言。

众所周知,蒙牛一直期待成为奶企,在重要场合上“露脸”成为花费重金的方向。

再如:2018年1月,推出新品“慢燃”纤维奶昔牛奶,此款产品剑指新零售,以微商形式售卖,意味着蒙牛借道微商的布局,正式拉开。

当时这场营销战略颇受诟病,所推出的纤维奶昔牛奶,本身就是市场小众产品,更非蒙牛主打的乳品,更多是大健康领域的燃脂功效产品,竞品反而不是伊利等奶企,瞬间换成了康宝莱、纽崔兰等品牌,真可谓眼花缭乱。

上述情况并非孤例,一直是花式营销的“传承”。

时间拉回到2016年,蒙牛曾推出一款造型萌萌的甜牛奶——甜小嗨,包装采用马卡龙甜蜜配色萌系,分为男版和女版。这种卖萌系列的甜牛奶与纤维奶昔牛奶异曲同工,成为了过度营销的鸡肋。

蒙牛重营销背后,暴露着诟病已久的轻研发。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蒙牛销售及经销费用高达188.33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26.7%。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8年总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4.7%,因此销售支出并未明显拉动营收增长。

拆分来看,2018年蒙牛广告及宣传费用上升至70.06亿元,占总营收的10.2%;2018年研发费用仅为1.59亿元,同比增长19.5%,数字差距之大,让人汗颜。

3

“澳洲大棋局”背后的小算盘

蒙牛重营销背后,有着大手笔出资扩围的企业基因。

蒙牛曾经耗巨资收购海内外企业,比如收购雅士利、现代牧业、圣牧等等。虽然营收总额增长,但被并购标的的获利能力却迟迟不见起色。

2019年,蒙牛更玩起了“澳洲大棋局”。

首先,蒙牛出让旗下优质资产君乐宝。2019年7月1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拟以40.11亿元的价格向鹏海基金、君乾管理出售所持有的君乐宝全部股份。该项交易完成后,蒙牛集团将不再拥有君乐宝任何股权。

实际上,君乐宝是9年前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蒙牛并购的企业。

目前,君乐宝是华北地区的酸牛奶生产基地,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仅在2018年,君乐宝的全年销售额高达130亿元,快赶上了蒙牛一年的销售及经销费用。从收入占比数据观察,2018年君乐宝贡献了占蒙牛全年20%营收和10%的利润。

君乐宝完成奶业全产业链的运营布局,包括婴幼儿奶粉、低温及常温酸奶、液态奶和牧业等。业内有说法认为,君乐宝属于“单飞”,属于“翅膀长硬了”。有报道指出,君乐宝刚刚过去的2018年,蒙牛把触角伸向了澳大利亚市场,试图完成从奶源、生产加工能力、高端品牌的全产业链布局,辐射整个海外市场。

出让君乐宝之时,蒙牛为了实现“千亿目标”,开始大手笔并购,均盯住了澳洲市场。

蒙牛采取了“三步走”战略:

步:蒙牛此前通过旗下的富源牧业收购了澳大利亚的Burra Foods,这是一家乳品原材料加工企业,拥有大批乳业高端技术。

第二步:2019年年中,蒙牛公告拟以不超过78.6亿港元现金,收购澳洲有机婴幼儿奶粉龙头贝拉米股权。贝拉米是澳洲有机奶粉品牌。

第三步:2019年11月,蒙牛公告拟收购Lion-Dairy Drinks(简称“LDD”)的股权,收购对价为6亿澳元(约31.87亿港元)。LDD是澳大利亚的一家垂直整合型奶制品企业,拥有13个生产基地和冷链配送网络。

收购贝拉米与LDD的作价加在一起将近百亿元。换言之,百亿元撬动“千亿目标”,难度颇高!

以收购的贝拉米为例,这家公司在市场的业务执行能力有限,而且78.6亿港元现金的作价颇为昂贵,因为这个支付价格相当于贝拉米2019财年市盈率的68倍,且蒙牛计划以60%自有资金和40%银行贷款完成。此外,贝拉米在2019财年的线下收入减少了1800万澳元,占比近20%,且一直未能在获得产品注册。

为重要的是,蒙牛还处在收购雅士利的阴影中。

2013年蒙牛收购雅士利,属于标志性事件。蒙牛获得了雅士利和施恩两个奶粉品牌,奶粉收入一下狂增逾30亿元,国产奶粉正式进入伊利、蒙牛“两分天下”的时代。

然而,雅士利却迟迟不争气,业绩多年下滑,更在2016年产生亏损,成了蒙牛乳业的“拖油瓶”。早在2011年,雅士利耗资11亿元在新西兰建立奶源生产基地,主要从事乳品生产销售。但2015年这个海外工厂产能利用率较低,停工停产现象较为严重。

而蒙牛收购雅士利后颇为“艰辛”,达能因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和恒天然闹僵,断绝了从恒天然引进新西兰奶源的后路,雅士利成为了达能奶粉代工厂,供应奶粉基粉,降低海外工厂的影响。但杯水车薪,为达能的代工服务未能提升太高的产能,终导致雅士利2018年向达能出售了新西兰乳业49%股权。

因此,蒙牛扩围澳洲市场,大手笔并购不能重蹈雅士利的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收购贝拉米后,城市消费者为目标客户的定位将由贝拉米负责,而雅士利将聚焦于低线城市,明显的“分食”,雅士利能有多少空间?

手心手背都是肉,蒙牛如何平衡贝拉米与雅士利的竞争,这都是未知之数。

4

重重隐患

蒙牛急于扩围澳洲市场,除了扩充海外产能,本质是寻找低成本原奶。

有分析指出,蒙牛可将生产协同效应应用在部分高端产品中,部分产能可从从新西兰转移至澳大利亚,提升高端奶的利润率。

蒙牛乳业在近期一场卖方峰会上表达了“原奶价格上涨令经营利润率扩张承压”的观点。

会议纪要显示,“原奶价格预计将以高单位数增长,2020年还将继续上涨,但增长速度将放缓;管理层预计今年经营利润率扩

点击进入蒙牛品牌专题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