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产业发展促增收 多策并举打通农牧民发展道路

2023-02-215888.TV 品牌新闻

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其中重要的支撑就是产业振兴。作为乳品的行业名企,伊利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大方针,充分发挥有名的企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助力更多农户走向共同富裕。

现代科技赋能奶业养殖

为了帮助奶牛养殖行业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构建了“产学研”综合赋能平台,通过伊利全球资源调动、提炼了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陆续给养殖户开办“牧场繁育专班”“牧场保健专班”“牧场营养专班”“牛二代”训练营、“牧业精英班”“伊课堂”管理专项培训项目。已累计为行业培养“牛二代”567人,培训牧业精英学员2568人,开展远程直播培训521场次,累计培训覆盖人数29.24万人次,开发奶牛养殖精品课程367门,围绕奶牛养殖全领域、全流程已分别着作了18本专业技术书籍,共计编写印刷4.53万册赠予合作牧场共同实现进步。

冀桂良是天津市武清区五福奶牛厂牧场主,通过与伊利集团合作,正式踏上了由农户散养到规模养殖企业的发展之路。

刚开始不懂养牛,但他从未放弃成为养牛专家的想法。在伊利集团的技术支持和帮扶下一路起航,现在的五福牧场奶牛的存栏发展到了1700头,日产优质鲜奶近30吨。

2020年,老冀和其他的牧场主们一起去宁夏和唐山的牧场学习交流,这次行程,让他又树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咱们得跟人家干得好的学习啊!”信心十足的他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日单产达到38公斤,日产总奶量达到40吨……

现在的冀桂良,正在筹备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养殖事业,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首先是牧场软硬件的升级,继续投资建设标准化牛舍,为牧场规模扩增奠定基础,同时借助伊利自主开发的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持续提升牧场软件实力,建设数智化牧场。其次是核心牛群打造,当前优质牛群是牧场的核心竞争力,对此冀桂良坚持使用世界排名TOP10的优质奶牛冻精进行奶牛配种,同时也计划后续购入国外进口优质牛源,不断优化牧场牛群品质。再次是培养牧场专业技术骨干团队,冀桂良说专业的团队是牧场发展的源动力,如今经营牧场更像经营企业,各个岗位都必须有专业的知识与能力,所以未来牧场将充分利用起来伊利集团优质专家资源课程,让牧场的员工充分学习吸收来自国内外有名的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冀桂良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牛首源牧场位于宁夏吴忠市,是一座家族牧场,从牧场主夏国增的父辈只养几头奶牛起家,发展到现在近2300头奶牛的现代化牧场。2013年,夏国增想把父辈的养牛事业发展壮大,他决定离开养殖小区,在吴忠市租赁了一个老场区开始转型升级为牧场养殖模式。虽然当时所租赁的牧场硬件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通过与伊利的合作,在伊利技术服务团队的帮助下,不断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管理理念,牧场单产很快突破了30公斤,在全国也是非常高的养殖水平。

夏国增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眼光的人,虽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养殖水平,但是他早已看到,这个老场区无论硬件条件还是养殖规模,都会成为牧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甚至会导致自己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步伐。“必须要建一个新牧场,而且要建成先进的牧场。”这个具有前瞻性的决定,也让夏国增成为了现在远近闻名的行业标杆。

2017年,一座标准化、现代化的新牧场正式建成,场区的功能规划、人员配置、养殖技术标准都是参照伊利先进的标准建立的。夏国增在新牧场的加持下,养殖水平快速提升,2022年单产一度突破42.5公斤,基本保持在了40公斤。

十几年来,牛首源牧场虽然一直紧跟行业发展保持着行业内较高的养殖水平,是因为牧场主夏国增不放过任何提升机会,即便养殖水平较高,依然不断挖掘牧场养殖潜力,并通过他前瞻性的发展规划,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在牧场主夏国增的带动下,牧场全员也积极参与伊利组织的赋能培训活动,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优化自身。“伊利组织的这些培训,只要去听,就一定有收获。”夏国增笑着说道,2022年6月天气转热,通过系统数据分析,他发现整个牧场奶牛单产有下滑的趋势,奶牛即将进入热应激期,按以往经验,热应激期奶牛单产波动是正常现象,他并没有在意。当时,正好伊利组织的伊课堂国际专家培训季项目,开展了一场有关夏季奶牛热应激的课程,他便像以往那样主动参加。课程中,来自美国的授课老师北弗罗里达牧场主班尼克博士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当时班尼克博士说,‘待挤区是奶牛降温的好地方,但管理不当的话,待挤区就成了奶牛容易热应激的地方’,我一听就想到我们一直都不太关注待挤区与挤奶厅这边的防暑降温,这个就是单产波动的原因,如果做好这里的防暑降温工作,牧场单产就能稳定。”夏国增回忆道,在发现牧场还有潜力可以挖掘后,他便着手对待挤区与挤奶厅进行改造,加装防暑降温设备,并根据培训内容,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专家技术服务组的帮助下,对已有的标准化防暑降温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工作管理流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养殖工作效率,夏季奶牛单产不降反升,创造了单产42.5公斤的好成绩。

全领域服务实现牧场全面提升

为了帮扶合作牧场养殖技术水平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伊利聘请了国内外具有专业权威和实战经验的专家组建成立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开展奶牛养殖专业化技术研究、技术服务与应用推广。通过打造为内外部客户赋能的能力体系、以增效为主体的服务体系、以构建共赢的绩效体系三大体系,围绕降本增效、精准饲喂、精益运营三大服务宗旨,落地实施“一公斤奶项目·十吨奶工程”“奶牛品质升级工程”和“伊利卓越高产牧场项目”“伊利阿米巴精益牧场项目”“未来之路——精益牧场项目”两大工程三大服务项目,对牧场开展多方位、全领域的技术服务。并且开创了为牧场免费提供嵌入式技术服务的模式,实施24小时驻场服务与服务承包制,帮助牧场解决技术与管理等问题,每年通过1000余人的服务团队为合作牧场免费开展10余万次现场技术服务帮扶。

位于宁夏石嘴山市的茂草园牧场,在2020年春节期间通过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服务人员的驻场服务,引入了精益化管理模式,而其中就是对奶牛挤奶流程和挤奶工人技术娴熟度进行了全面改善与提升。通过在待挤区安装升降门隔断,将奶牛进行分流,减少奶牛拥挤,扩宽回牛通道,减少牛只等待时间的同时也缩短了挤奶机空置时间;通过对牧场挤奶工原有的每人负责每项挤奶工作,改善为每位挤奶工负责几头奶牛的全部挤奶工作并承担所挤奶牛的绩效指标,不仅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也提升了挤奶效率和流程娴熟度。通过对设施细节改善、挤奶流程完善、人员技能提升,牧场每班次挤奶时间减少40分钟,全天缩短挤奶时间2小时,从成本节约角度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牧场降低养殖成本超过100万元。

半年时间奶牛平均单产提升了8公斤,达到38公斤的高产水平。宁夏哆硒呀牧场主马玉江激动地说:“这个提升速度真的不敢相信,真的要感谢‘伊利阿米巴精益牧’项目给我的牧场带来的大变化。”

“阿米巴经营模式”是伊利集团继“降本增效”“精准饲喂”“精益运营”“嵌入式服务项目”“一公斤奶十吨奶工程”后,又一次全新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阿米巴经营模式”是将整个牧场以部门为单位,分割成许多个被称为阿米巴的小型组织,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进而实现“全员参与经营”,充分释放每一位员工的潜能来实现经营,配合伊利全领域的服务,实现牧场在原奶品质、奶牛单产、浪费削减、盈利能力、人员能力及工作意愿等方面得到提升,帮扶牧场各环节、各岗位都具备完善的技术及管理系统,为牧场带来创收的同时,实现牧场自主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

为了帮助牧场“种养结合”降本增效,伊利遵循“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原则,全面实施饲草研究与优质饲草种植攻关,开展优质青贮、本地化粗饲料等应用推广。应用“遥感卫星+农业大数据平台”应用技术对青贮玉米开展长势监控、灌溉指导、病虫害预防、天气预警、收获时间预测等服务,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形成智慧农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所服务牧场平均亩产实现4.54吨,较高亩产量达到了5.37吨,实现增产25%的突破。

“靠这块盐碱地,我一年多赚了56万元。”山西朔州市山阴县佳联牧场主樊世雄看着自己承包的近千亩盐碱地说道。随着秋风扫过朔州这片关外大地,隆隆的收割机声在田间响彻,伴随一亩青贮玉米被收割,标志着青贮玉米的抢收顺利完成。“别看这片地是盐碱地,但是长出来的玉米青贮很不赖,做出来的青贮饲料质量也不赖,牛很爱吃。”作为土生土长的山阴县本地人,樊世雄在这片热土上养了20多年的牛,半路出家的他,在伊利集团的帮助下,已成长为当地有名的养牛专家,牧场也从2016年转型初期的500头,扩大到现在的1400头,更走出一条“改良盐碱地——种粮种草——发展畜牧——畜粪还田——盐碱地改良”的循环农业模式,通过打造种养一体化牧场,降低了牧场养殖成本,提高了牧场收益。

奶牛养殖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入行后,给樊世雄较为直观的感受,饲喂、繁育、舒适度等等每一项细节都影响着奶牛的产量,影响到牧场的收益。为了提升牧场效益,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伊利想牧场之所想,急牧场之所急,通过不断为牧场提供技术指导,针对牧场养殖运营中的困难,开展专项领域服务,更在2016年帮助牧场导入标准SOP体系,由此牧场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在伊利集团专业的技术服务指导下,奶牛单产从转型初期的22公斤,提升至目前的32公斤,奶牛养殖规模也从500头,发展到目前的1400多头。

为了帮助佳联牧场进一步提升,快速实现现代化养殖水平,在伊利种养一体化养殖理念的影响下,樊世雄通过承包了牧场周边盐碱地,搞起了青贮玉米种植,并探索出了“改良盐碱地——种粮种草——发展畜牧——畜粪还田——盐碱地改良”的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种养一体化养殖体系,在改良盐碱地的同时,带动当地种植产业发展。

现在佳联牧场拥有自耕地3000多亩,其中有近千亩是盐碱地。为帮助佳联牧场进一步完善种养一体化养殖体系,稳定盐碱地青贮玉米产量,以多元化饲草种植为牧场节约养殖成本,带动当地种植产业发展,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为佳联牧场打造了专属的青贮饲草种植方案,开发出“青贮玉米+苜蓿草+燕麦草”种植模式;根据土壤分析结果,为牧场提供适合当地土壤环境的抗盐碱青贮玉米品种;引进“遥感卫星+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卫星遥感及地面物联网设备对青贮饲草开展长势监控、施肥指导、灌溉指导、病虫害预防、天气预警、收获时间预测、产量预测等服务,让农田实时处于监控之下,使佳联牧场的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实现了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

对于伊利给牧场带来的变化,樊世雄高兴地说:“感谢伊利奶科院,除了教了我怎么养好牛,还帮我把地种得更好了。”在伊利奶科院专家现场指导下,仅2022年一年就实现了盐碱地环境下玉米青贮亩产3.27吨,累计青贮总产量为5740吨,自产饲草每吨效益903.74元,饲草效益达到84.13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种植产业增收,让牧场实现了饲草料自给自足,让全群日粮成本降低919.58元/天,全年可节省饲料成本56.03万元,有效降低单公斤奶成本。

同时,伊利奶科院还为牧场带来了全新的青贮制作标准《优质全株玉米青贮全链条制作技术标准》,通过详实的操作流程与标准,帮助牧场实现从优质青贮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存饲喂、青贮消化率等多方位提升。在优质饲料的支持下,2021年牧场单产比2020年提升了3公斤,达到32公斤,为牧场带来190多万元增收。

除了为牧场提供定制化的饲草种植服务,伊利集团还通过多种方式助力佳联牧场发展成长。截至目前已为牧场提供了2679万元的融资,其中1059万元为推动牧场青贮种植与制作,助力佳联牧场建设种养一体化牧场。

面对伊利的技术、管理、资金多方位帮扶,樊世雄高兴地说:“多亏伊利的精细化管理,促进我们牧场不断成长。现在,伊利说咋干我就咋干,我非常有信心。”

清晨阳光洒在宁夏恒源林牧场整齐的牛舍屋顶,一辆TMR(精准饲喂搅拌车)驶过,为奶牛留下了正散发着清香的青贮口粮。对恒源林牧场5000余头奶牛来说,又是愉快的一天;对牧场主王曦来说,感慨的是不仅克服了今年饲料成本上涨的压力,靠着牧场自有的2.2万亩饲草种植基地制备的青贮和精准饲喂配方调整,今年奶牛单产又实现了稳步提升。而这一切离不开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技术服务组和牧场团队上下的共同努力。

随着近些年牧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王曦意识到,必须要探索一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模式来帮助牧场降本增效、抵御风险。于是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恒源林牧场将2万余亩土地用于饲草种植,主要种植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为保障牧场青贮玉米种植品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为牧场提供了与国内着名农业大学及机构联合选育的高品质青贮玉米种子,并将“遥感卫星+农业大数据平台应用技术”引入牧场使用。针对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生长周期,量身定做了青贮玉米田间管理指导手册,并现场指导牧场的青贮玉米种植和田间管理,还在青贮收割时期给牧场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青贮新窖开启使用后,牧场产奶量不断提升,原奶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收割的饲草不仅能够满足牧场日常奶牛饲喂所需,而且饲草种植土地同时满足了牧场粪肥的消纳,形成了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种养结合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不仅如此,在饲草料价格波动上涨的市场环境下,牧场的养殖成本并未受到饲草料市场的影响。据测算,该牧场扣除饲草种植成本,对比饲草料市场价格每年可为牧场节约饲料成本达500余万元。通过科学化的养殖模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为牧场带来了有效的降本改善,提升了牧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

伊利坚持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以带动农牧民致富增收,通过多策并举打通了农牧民发展道路,伊利将继续发挥产业力量,为农牧民致富增收提供长足动力。

点击进入伊利品牌专题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