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由经济社会理事会和政协重庆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6年经济社会论坛——增强创新驱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在重庆市国宾馆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协副、经济社会理事会杜青林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由经济社会理事会副孙怀山主持,中共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开幕式上致辞。经济社会理事会副孙怀山、贾治邦、张玉台、孟学农、杨崇汇、吉林、徐敬业、张秋俭(女)、王胜洪出席会议。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卢昌华,重庆市政协副刘光磊、谢小军、周克勤出席会议。
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北京新发地集团董事长张玉玺参加会议并在第二专题会上作“精心培育新动能、发挥龙头农业企业的作用”的主题发言。
张玉玺董事长在发言中说:“培育新动能,改造升级旧动能,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终实现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问题是一个必须重点突破的难题。”为此,他提出4点建议:
一、运用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本集成优势,推动农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能让龙头农业企业在与地方合作中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按照国家标准乃至标准,建立起自己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不仅有利于推进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农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也可以节省大量国家财政投入,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经济能力。
二、优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源配置,推动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国许多县域农村经济落后,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下,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进程受阻,再加上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二、三产业就业门路少, 导致县域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形成了越是农业大县越穷,农业丰产不丰收的穷村,严重影响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实践证明,依托龙头农业企业,注重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产供销,推动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县域经济领域改造升级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政府应该重视龙头农业企业带动作用,注重市场导向,通过财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资源优化配置到急需发展的农业生产领域,指导农民实现土地流转,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道路,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和主导产业支撑,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许多贫困农村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生产技术落后、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贫乏、资本短缺等客观条件造成了大量的相对集中的贫困区和贫困人口。同时,由于我国实行对现行农村特困户实行纯生活救济的扶贫方法,又使得使一些农村贫困户滋长了依赖思想,形成一种需要长期“输血扶贫”现象。要实现“精准扶贫”、“造血扶贫”,应该更加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利用成熟的经验、完善的模式、先进的技术,特别是运用互联网+,通过电商扶贫的方式,把城市的市场与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产业扶贫政策优势,将产业扶贫资金按村、按户入股经营,让龙头企业为贫困村、贫困户保底分红,促进“造血扶贫”,从根本上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好地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实现效益化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还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传统、封闭的自产自销型物流模式,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由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流通主体多,形成层层批发商的模式,增加了农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中间环节,导致商品的价格在流通中逐渐抬高,压低了农民的利润空间。对此,政府必须改革现行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以政策和资金为杠杆,系统整合农产品流通企业,实行退出机制,购买公共服务,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国家和省级龙头农业企业扩大规模,进入农产品流通行业,改善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和配送等冷链设施与设备。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政策,让交通运输部门优先安排龙头企业大宗农产品的运输,帮助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带动广大农民实现效益的化。
本次会议会期一天,围绕“增强创新驱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主题和“改革创新提升比较优势”、“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两个专题展开研讨。理事会副吉林、孟学农分别主持专题、第二专题及闭幕会,杨崇汇副作了会议总结,并与参会人员做了互动交流。参会人员围绕杜青林的讲话和理事会工作进行分组讨论,并推荐了9位理事作大会发言,就建成小康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共同关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经济社会理事会部分理事、重庆市政协机关干部、市政协委员、企业家近300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政协报、经济社会论坛杂志、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重庆电台、重庆政协报、华龙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