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为国内食品工业规模大省,拥有粮食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等20个行业。据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王世敏介绍,截至2013年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有5575家,从业人员120余万人。2013年,全省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出口额均居同行业位。在国家统计的23种产品中,山东冷冻水产品、食用植物油、冷鲜肉、啤酒、葡萄酒5种产品产量居位。2013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食品加工企业有200多家,山东六和、临沂金锣、西王集团等10家企业过100亿元。
调研显示,山东食品产业面临五大发展难题。
原材料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发达国家果蔬加工率在50%以上,而我省果品加工率不到30%、蔬菜加工率不到20%,果蔬损失率约30%。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我省食品业初加工和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目前,全省精深加工食品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4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
部分行业品牌影响力和效益不高。在2014年有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中,80个食品品牌我省只有6个,数量列四川、广东、北京之后。
技术创新能力待加强。2013年,全省食品工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新产品产值率不到1%,均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
区域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我省食品产业优势行业、龙头企业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市县,西部市县虽然食品资源丰富但果蔬加工、畜禽加工、方便食品等行业发展缓慢。
省食品工业协会认为,我省食品工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当前,我国肉类、乳品、糖等食品消费量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品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趋势明显,消费需求将带动食品行业持续增长,国内食品消费需求仍具有较大潜力。在市场上,我省的调理食品、鱼糜制品、芦笋罐头等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我省为推进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建立完善行业数据信息库和运行监测制度,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焙烤及方便食品制造业、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果蔬加工及饮料制造业,改造提升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规范发展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酒类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