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起,浙江嘉兴南湖区开始对生猪养殖正式推出“猪票”制度。也即以“控制总量、规范养殖、逐年递减”的原则,对限养区生猪养殖户(场)进行“一户一养殖证、一肉猪一出售券、一户一缴费卡”的管理。从今往后,南湖区所有生猪养殖户必须凭养殖证才能合法饲养生猪,每头肉猪的检验检疫和上市也都要凭“猪票”进行。
见过粮票、布票、油票等,但“猪票”倒还是次听闻。如果说,当年发行粮票、布票等,是短缺经济下的不得已之举,那么,如今南湖区在生猪养殖领域实行“猪票”制,则完全是产能过剩下的一种理性选择。理解“猪票”制,首先有必要算清其背后环境、经济及食品“三笔账”。
众所周知,作为嘉兴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生猪养殖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伴生了不少副作用。随着生猪存栏、养殖量的无序增加,有些区域已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块钱的养殖收益往往需付出几块钱的环境成本。而实行“猪票”制以后,各地就能够根据自身不同的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养殖量,从而助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同步,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双丰收,此其一。
农户盲目养殖不仅会造成环境破坏、河道污染,同时也令猪肉价格陷入三四年一轮的波动怪圈。特别是这些年,饲料价格一路上涨,如果猪价再下跌,养殖户势必两头受压,辛辛苦苦忙活一年,说不定到头来一分钱没赚还要赔本。而“猪票”制的作用恰恰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盲目养殖行为,进而跳出所谓的“猪周期”,这无疑有助于稳定农民的收入,此其二。
食品问题一直是市民高度关心的话题,要想确保食品的卫生,建立生产环节的追溯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猪票”制所采取的肉猪凭票检验检疫和上市的做法,实际上为生猪的养殖和销售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追溯体系。生猪有了“身份证”,即便今后发生了问题,也可以溯源而上,查出责任人,从而实现了对于猪肉的源头管理,此其三。
由于猪肉市场有着需求,因此,生猪养殖户也是越来越多,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带来的一系列和环境问题的管理。归结起来就是在于制度与管理。以“猪票”制倒逼养殖户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生猪养殖与质量管理,于己、于人、于环境、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莫大好处。这样的“新事物”,不妨大胆去试、去闯、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