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1号”生态大闸蟹9月底与食客见面

2018-08-145888.TV 专业市场

今年,“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之乡”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全力培育河蟹新品种——“阳澄湖1号”中华绒螯蟹,并努力探索湖泊围网下的全过程生态养殖模式。进入6月,在阳澄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520亩的围网养殖示范区内,“阳澄湖1号”正进入到扣蟹向成蟹生长的阶段,再过大约100天,也就是今年9月底这一新品种将与广大食客见面。阳澄湖大闸蟹是河蟹界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今年,“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之乡”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全力培育河蟹新品种——“阳澄湖1号”中华绒螯蟹,并努力探索湖泊围网下的全过程生态养殖模式。

进入6月,在阳澄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520亩的围网养殖示范区内,“阳澄湖1号”正进入到扣蟹向成蟹生长的阶段,再过大约100天,也就是今年9月底这一新品种将与广大食客见面。

阳澄湖大闸蟹是河蟹界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但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到2019年阳澄湖围网养蟹将面临拆除的境况。有鉴于此,今年,苏州市阳澄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联合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探索湖泊围网下的全过程生态养殖模式。

2017年,阳澄湖镇在现有标准化池塘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改造,建成一期300亩的高标准生态养殖基地。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基地进行池塘养蟹试验,探索出一条“863”池塘生态养蟹模式,即亩放扣蟹800只、回捕规格成蟹600只、亩均产值3万元的养蟹模式,主要是通过大量种植水草、高密度安装增氧管,并进行池塘水质的原位生态修复,养殖成果大大超过预期,不仅品质接近阳澄湖湖蟹,超大规格(公5两、母4两以上)比例超过一半,而且塘内水质达到二类水标准。

“在池塘养殖试验取得成功后,我们把这种模式移到湖泊围网中来,再加上减少放养量、增加水生植物和螺蚬的投放,以实现减量增收、提质增效。”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表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目前,项目组在阳澄湖区有两块示范区,一块380亩、一块140亩。进入示范区,只见水质清澈透明、水生植物丰茂、水下各种水草清晰可见。江苏省农业重大新品种——“阳澄湖1号”中华绒螯蟹的选育研究工作就在这里举行,旨在通过全过程生态养蟹探索出一条既有养殖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养殖模式。

徐跑介绍,“阳澄湖1号”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需要水质清澈、水生生物丰茂,所以就需要大量种植水生植物和投放螺蚬。“为此,示范区人工种植了伊乐藻、轮叶黑藻和黄丝草三种水生植物,再加上阳澄湖本身的竹节草等水草,水草面积占养殖水面的比例达到60%左右,为河蟹生长构建了一个茂密的‘水下森林’,这些水草在生长过程中既吸收了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也为河蟹提供了更为适宜、接近于天然状态下的栖息生长环境。而放养的螺蛳通过不断地繁殖、生长,净化了水质,又为河蟹提供了的动物性饵料,利用水草、螺蚬、河蟹,组成一个‘有机全生态食物链’”。今年5月份的检测结果也显示,示范区内水质达到二类水标准。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