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食品警报打响要实现食品“刨根问底”

2013-05-285888.TV 专业市场
    刚过去双休日,上海食品的警报再次响起。致辞拉响警报源自市场上销售的豆制品,据媒体报道,毗邻上海的江苏太仓地下黑作坊生产的劣质豆制品,有可能已部分流入上海市农贸市场。
    上海市食品机构的应急反应机制此次也算是经受了一次有益的灵敏度测试。上周五晚,央视关于太仓劣质豆制品的报道刚播出,上海市工商局就立即抽调人马,对全市164个农贸市场豆制品销售摊位进行了统一排查。
    上周六,上海市工商部门借助长三角食品联动机制,通过江苏省与太仓市两级工商部门开展的联合执法,进一步查清案情。与此同时,上海市食药监局突击检查全市餐饮单位豆制品的来源及进货渠道,要求对来自太仓的可疑豆制品一律予以先行下架封存。
    在执法查处打“补丁”的同时,上海市日前也通过媒体公布了工商部门每月对市场上销售的豆制品进行抽检得出的数据,2012年以来豆制品的抽检合格率为98%,而不合格产品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指标不符合食品标准。
    根据上诉所讲,在经历了一次次食品问题的考验后,上海市食品监管部门的应急反应机制不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反应速度也在渐次提速。
    同样,5月25日上午,上海市食安办主任阎祖强在做客2013上海民生访谈时,披露和介绍了今年上海市食监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硬任务,即要在今年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提振市民对上海食品的信心:
    首先是食品追溯系统的建设。数年前,国内相继发生瘦肉精事件和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事件。事后,上海市率先在国内建立起猪肉和蔬菜的追溯系统。而后,上海市的猪肉和蔬菜至今都没有发生大的事件。经验可鉴,做法可推,今年食品追溯系统将覆盖到乳制品、食用油、牛羊鸡鸭肉等。
    其次是监管职能下移。眼下,上海市只有工商部门把监督的机构触角伸到了街道与乡镇。随着生产流通两个环节中食品监管职能的重新划定,本市将把食药监机构向下安置到街道与乡镇,把加强监管落到实处。而填补监管缝隙也属于食品监管职能下移的内容,今年要填平食药监与农委、商委之间的监管缝隙。
    是食品黑名单制度将在下月首推,届时将向全社会公布一批上“黑名单”的食品企业名称。这也是一记食品监管的“杀招”,但眼下的杀伤力和震慑力尚不够强:一来上了黑名单的食品企业能否被“终生禁止入行”尚有待修法予以明确。二来即使上海市不准黑名单上的企业再入行,但其仍有可能到外省市生产销售。此外,假如黑名单上的企业将自身名称、法人代表等工商登记信息全换掉,那他们经改头换面后仍可卷土重来继续危害百姓与社会。
    食品监管在以往之所以广受舆论诟病,除去行政执法监管各环节的自身问题外,还有监管缝隙无人牵头填平、信息分散、生产流通各环节无从追溯并顾虑黑名单制度危及地方GDP增长、税收和就业这四大深层次顽症。我们欣喜地注意到,上海市食监部门正在为逐步这四大顽症作积极探索与尝试。一旦探索与尝试做到了位,市场上销售的大宗食品经得起“刨根问底”当完全可期。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