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乳工程,不是一个项目或运动,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实施优质乳工程,是发展优质绿色奶业的战略途径。”4月18日,在2021年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暨中国飞鹤优质乳全产业链新鲜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表示,把本土奶打造成优质奶,消费信心才可逐步恢复,民族奶业才能成为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才能助力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支撑!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16年成立,主要任务是实施优质乳工程,通过科技,在奶源上,实现生乳鲜活本土化,在工艺上,实现加工工艺低碳化,在产品上,实现奶类产品优质化,在消费上,实现国民消费理性化,达到标准引领—品质引领—品牌引领的示范作用,显着提高民族奶业科技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健康安全、低碳绿色、营养鲜活的奶产品。
联盟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进口液态奶仅0.5万吨,2016年猛增到65.5万吨,10年间年均进口增速高达72.0%,是造成国内生鲜乳收购出现压价、限收,甚至倒奶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奶牛养殖业承受了巨大冲击。
针对奶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奶产品核心竞争力偏低等重大产业难题,王加启在数十年科研积累的基础上,带领联盟创新了生鲜乳用途分级技术、绿色低碳加工工艺、奶类品质评价技术和优质乳标识技术4项核心技术,制定全产业链标准26项,初步构建了优质乳工程的科学理念和技术体系,把养殖和加工企业牢牢联结在一起。
2021年,已经有25个省的60家企业自愿实施优质乳工程,成效显着。生鲜乳用途分级技术在光明乳业应用后,加工企业主动寻找优质奶源,在全国奶价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每千克优质生鲜乳收购价上涨0.15元,每头成母牛每年增收686元,正向引导奶业利益分配,破解了长期以来奶农与乳品企业之间利益分配不平衡的难题,切实保护了奶农利益。
同时,绿色低碳加工工艺引领加工企业去掉传统加工工艺中的预巴杀和闪蒸工序,加工温度由原来的105℃下降到75℃,示范企业每加工1吨巴氏杀菌奶节约48.55元,加工成本降低15%以上。
据了解,6年来,实施优质乳工程的企业从2016年的3家,增加到如今25个省60家乳制品企业示范,仅2020年有30家企业通过优质乳工程验收,生产的优质巴氏杀菌乳已经占市场总规模的90%以上,深受消费者喜爱,优质乳技术已经助力企业显着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了较大市场影响力。
联盟对进口与国产液态奶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国产奶与进口奶安全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但是在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等重要活性营养因子方面,国产优质液态奶的品质全面优于进口液态奶,这也是其提出“优质奶产自本土奶”科学理念的重要依据。
会上,联盟还发布了《2020年度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评价报告》,这表明,针对国内外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品质国内开始有了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据了解,专家团队采用国际的品质评价方法,在国际范围内首次从营养、新鲜、生态三个维度对国内外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评价。通过多个指标检验结果显示,连续两年来,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品质优异。同时,中国飞鹤还在会上正式启动了“双链融合”战略,落实国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战略部署的要求。
此外,在联盟工作会议上,对于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而勇于创新的有突出贡献的光明乳业、中国飞鹤、卫岗乳业等31家企业和蔡永康、高丽娜、谭玲等12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颁发了“优质乳工程助力健康中国先进企业”奖牌和“奶业优质发展突出贡献个人”奖章。
对于产业发展的未来,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刘亚清在会上表示:“十四五”奶业建设要加快建设现代奶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供应链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