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餐的烹饪过程中,食用油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还会追求一些“土”的东西。
近些年,人们习惯性的把“土榨油”等食品与“有机产品”、“绿色食品”相挂钩,认为越土就越原生态,越原生态就越好、越香!
问
“土榨油”与具有生产许可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食用油有什么不同?
“土榨油”,就是指农户或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标准把筛选出的花生、大豆、芝麻、菜籽等作为原料去榨油作坊榨出的油,其“自制”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土榨油”因其粗糙的生产工艺和简单的过滤方法而导致所榨出来的油香气显得浓郁,让消费者感觉很有一种“闻着香,吃着香,零添加”的直观感受,从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甚至成为了有些人眼中“健康、绿色、稀缺”的送礼佳品。
问
“土榨油”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和安全隐患?
首先是原材料的选择,人们普遍认为榨油的原料都是经过自己精挑细选的,肯定不会有问题。可是,如果是刚收获的各种榨油原料在没有充分晒干的前提下,有大概率会发生霉变并产生黄曲霉。黄曲霉在丰富的营养条件和湿热环境中极易产生大量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从而导致榨油原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而传统的压榨法出油率低,一斤的油需要大几斤的榨油原料,如果是由榨油商户提供的榨油原料,就很难真正做到“精挑细选”,特别是榨油原料是否处于霉变期,我们用肉眼是难以辨别的,更不可能将霉变的榨油原料一一剔除。黄曲霉素属一级致癌物,若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用油,患癌的风险就会大为增加。
其次,在生产环节,为了提高出油率,需在压榨前对油料进行高温烘炒。在这个过程中,烘炒的温度及时间长短全凭“土榨油”作坊主的个人经验和感觉,操作不当的话容易产生大量的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芘同样也是一级致癌物,其危害同样不容小觑。同时,由于土榨油作坊投资小,生产工艺简陋,通常不会配套原油精炼设备,经“土榨”方法生产出来的食用油只能称为“毛油”或者“粗油”,还未经过除臭、除杂、脱色等生产过程,水、机械杂质(粉尘)、胶质(磷脂、蛋白质、糖类)、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金属化合物等杂质存留较多,还可能含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以及残留农药,更不可能去除苯并芘、黄曲霉毒素等污染物,直接食 用这样的“土榨油”,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再者,是生产之后存储与包装方面。因“土榨油”作坊的生产环境、卫生条件所限制,难以避免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加之“土榨油”杂质含量较高,容易酸败氧化,且大多无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的标识,很难确保其各项指标的安全性。同时,生产作坊基本上不会对“土榨油”进行检验,大多游离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之外。
具有生产许可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食用油在生产过程中,榨油原料都要经过有统一标准的机械化淘筛才能投入使用,生产的环境条件也有严格的要求,对温、湿度等工艺有着相应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有着多道精炼工序,需要进行脱水、脱胶、脱色、脱臭、脱除黄曲霉毒素等脱除工艺,产品质量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的范围内,生产出来的成品油更需经过多项指标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除了生产企业自身的生产把关外,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也会根据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定期对市面上流通的各品牌食用油进行监督抽检和检查,严格管控食用油质量安全,大程度上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总而言之
相对于“土榨油”,具有生产许可的正规厂家的食用油在品质上是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和品控的,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对产品有着严格的监管,安全性上有。因此,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对食用“土榨油”要持谨慎态度。
稿源:食品抽检处、省质检院食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