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好特卖、嗨特购等以“临期商品、折扣特卖”为主题的商超和门店悄然兴起,临期食品行业焕发了生机。而在漳州市各大商超,临期食品柜也设置在显眼的位置,并在各种产品上粘贴上临期五折、三折的大标签,吸引市民选购。
品类丰富 价格便宜
“火腿肠、薯片、咖啡都是半价,牛奶和豆奶平均一瓶不到1.5元。”在大润发的临期食品柜,市民张海灵正在选购,“很多临期食品还有好一段时间才过期,只要回家及时食用就可以,很划算。”近两年,临期食品走俏,在一众零食爱好者眼中,成了“薅羊毛”的天堂。
记者近期走访市区大润发、沃尔玛、永辉等大型商超的临期食品柜,货架上的商品距过期一般还有1~3个月,价格基本是原价的1折至5折。大润发导购员吴女士正在给临期食品柜补货,她表示:“临期食品不怕卖不掉,因为便宜很多,中年人、年轻人都会来买,有些工作人员自己也会购买。”
临期食品,即“濒临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产品。品类丰富、价格便宜的优势,使其迅速出圈。在线上渠道,拼多多、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从2020年底开始也陆续出现了临期食品折扣店。而在浏览直播平台时,记者看到不少背景为超市的临期食品售卖直播,“全场1元起”“临期特卖,一件不留”等大字打在背景板上,不少网友在直播间选购。“在网上买临期食品价格真的太‘香’了,部分保质期还有半年的食品,也会当做临期食品销售,我一般购买近期需要的食材,以免过期。”市民吴姗姗说。
按需购买 不要囤货
在临期食品销售水涨船高的同时,质疑声也不断,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称,在临期食品商店购买的咖啡冻干粉结块出现霉斑、买到过期化妆品商家拒绝赔偿等。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有不少博主吐槽部分销售临期食品的店铺,表示对品牌真实性、食品安全性产生质疑,还有博主发布了相关避坑指南。
在购买临期食品时,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在正规卖场、超市或商店购买,以免买到冒充“临期商品”的假货。注意查看食品包装袋是否有破损、胀袋、漏气等情况,食品是否出现霉变、气味改变、颜色改变、状态改变等情形。及时关注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如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协投诉举报。同时,要保存好购物凭据,当商品存在问题时,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临期食品切记按需购买,建议购买小包装,尽快在保质期内食用完。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或出现异味、口感异常时,切勿食用。坚果类等对湿度、感光要求较高的食品,谨慎购买。若发现需要冷藏或冷冻的临期食品置于常温下,则不要购买。(王心如)
来源: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