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奶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方案》提出,到2027年,在京内和津冀等地区创建40个现代化“奶源保供基地”;奶牛总存栏量稳定在12万头左右,生鲜乳年产量达到60万吨以上,北京市奶源综合自给率达到50%;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成乳牛年均单产突破10吨;奶牛良种冻精占国产冻精市场份额35%以上;创建一批无“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无疫小区和净化场。
《方案》明确,将立足现有奶业基础,统筹京内外生鲜乳生产体系,发挥区域协同发展和互补作用,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奶牛养殖总体布局,在各区现有奶牛规模养殖场基础上,通过改造升级创建30个现代化“奶源保供基地”。目前,实际供京的10家外埠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部纳入北京市“奶源保供基地”。
实施奶牛种质创制和品种选育联合攻关,进一步完善奶牛繁育体系建设,支持自主选育优质种牛,加快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推进以生产性能精准测定为主的奶牛改良计划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培育为主、引进和繁育相结合,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升良种化水平,提高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能力。
支持首农食品集团奶牛规模养殖场现代化转型升级,促进三元牛奶品牌发展,带动北京奶业自给率、创新力、竞争力持续提高。通过改扩建或多元化投资合作,到2027年,首农食品集团在京内和津冀等地区供应带的奶牛总存栏量达到9万头;自有牧场全部完成改造升级,奶牛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达到“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无疫小区或净化场国家标准,全部成为现代化“奶源保供基地”。奶牛良种冻精占国产冻精市场份额35%以上。
全面打造“智慧牧场”,开展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提升奶牛养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提高就地就近确保饲草料适度供应比例,降低饲草料成本,促进奶业绿色发展。压实奶牛养殖、转运和生鲜乳运输等各环节生产经营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指导奶牛规模养殖场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奶牛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加强奶牛规模养殖场源头控制能力建设,实施全程追溯管理和信用管理,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符合条件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开展绿色有机认证,鼓励开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促进生鲜乳生产高质量发展。试点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加大风险调查与风险监测力度,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加大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督导巡查、监督抽查、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鼓励在京乳品加工企业通过契约、相互持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养殖加工利益共同体。推动政府、乳企、牧场三方合作及信息共享,促进供需双方高效对接,维护生鲜乳市场购销秩序。引导供需双方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协商确定生鲜乳收购价格,推动形成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购销体系。
《方案》提出,将加强金融服务,奶牛规模养殖场建设可按现行政策享受贷款贴息和信贷担保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