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现在是市场上深受欢迎的
饮料,各种类型的茶饮料具有着不同的口味和功效,茶饮料当之无愧地成为今夏饮品市场的闪亮新主角。消费者青睐它,因为其秉承了饮料的清凉口感,浓缩了茶叶的芬芳滋味,又不失为一种崇尚天然、追求健康的消费时尚;业内专家推崇它,因为其融合了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具备天然、保健等多项优势,是我国饮料市场唯一可以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产品。
虽是行业新星,但在国内流行之前,茶饮料早已在全球范围内风靡一时。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被称为“新时代饮料”的茶饮料以年递增17%的速度风靡世界。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故乡美国,茶饮料已达到仅次于可乐的地位。在日本,茶饮料也早已经超过碳酸饮料。在西欧,尽管各国茶饮料的消费和发展不一致,但总体也处于上升趋势。
比较而言,茶饮料在国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是品牌荟萃、品种云集,在市场上热闹地唱着主角的依然是叫得出名字的大品牌,且品种多样,不断有新品问世。但茶饮料的命运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因为标榜健康、保健,茶饮料的功效作用一度备受质疑,茶多酚含量和咖啡因指标的高低也广受争议。毫无疑问,茶多酚和咖啡因指标是茶饮料中的特征性指标,并且是茶饮料标准中的强制性指标,不同类型的茶饮料其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必须达到相应水平,否则就不能被称为茶饮料。遗憾的是,多次国家监督抽查的结果均表明,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实际含量不达标的问题依然突出。
这与企业工艺水平有关,在茶饮料行业发展过程中,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和技术参差不齐,有投资数千万元生产线的大企业,也有几千元无证无照的手工作坊,其产品质量的差距相当大。另外,有的企业为牟取不当利益,有意掺杂使假;有的企业生产条件简陋,根本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依靠手工生产产品,而且产品不经检验就出厂销售;有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用糖精甚至色素调制茶饮料。这一切都直接影响了茶饮料的行业发展。
一位茶饮料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市场上不仅存在不含茶的茶饮料,还有的茶饮料是用质量很差的茶叶末加工出来的,这样在检测时饮料中虽然也含有茶多酚,但质量却与用好茶叶制成的饮料相差很远,生产成本也比规规矩矩做茶饮料的企业低得多。由于茶饮料的加工难度不大,一些小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用茶粉简单地兑成茶饮料,这种作法不但破坏了茶饮料的口味和质量,也砸了茶饮料的市场。
虽然品种多样导致眼花缭乱,行业质量状况也良莠不齐,但即将出台的新标准会让消费者看得更明晰——— 对于添加特殊果汁的茶饮料,因口味原因原果汁含量无法达到5%要求时,可归属于果味茶饮料,并可在标签上标示果汁含量。对于茶多酚含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可划归为“茶味”饮料。茶饮料如果用茶多酚调配,要进行明示。这是因为茶叶中除了茶多酚外还有茶氨酸、多糖等多种成分,如果只用茶多酚调配,必然会缺失茶叶中的其他营养成分。
由此可见,标识是判断茶饮料质量安全的关键,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茶饮料时最好从正规渠道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选择有QS标志。可根据标签标注类型选购自己所喜欢的产品,茶饮料的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净含量、配料表、制造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花茶应标明茶坯类型,淡茶型应标明“淡茶型”,果汁茶饮料应标明果汁含量,奶味茶饮料应标明蛋白质含量。饮用时观察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液体透明,允许稍有沉淀,具有原茶类应有的色泽,具有品种特征性应有的香气和滋味,果味和果汁茶饮料、碳酸茶饮料甜酸适口,有清凉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