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食品需要看食品标签,看标签大的苦恼是什么?日期找不到;老眼昏花看不清;字体太小、颜色对比太不明显;配料表和营养标签看不懂…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国家卫健委和市场总局分别给出了他们的解题思路。卫健委发布了新版GB7718(食品标签的国家标准),市场总局发布了《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
市场总局是“就事论事”,有什么问题我就针对性的解决。比如日期找不到、看不清,那我就规定: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应以白底黑字等对比明显的形式标注;且字体高度不能小于3毫米,就算包装面积不够也起码要有2毫米字高。以后找日期和看日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而卫健委的解题思路则是“开副本”,给食品额外再加一个数字标签(二维码),扫码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标签数字化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落地,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是头一个。
生产日期在食品包装上不容易找,没事,扫码进去信息清晰明了。字太小、太密看不清,没事,两个手指就能放大缩小。别说3毫米字高,3厘米也不是问题。实在看不清、懒得看,还能语音播报。
在食品包装上没办法展开细说的内容,在数字标签里没有版面限制,只要你想要的可以做到应用尽有。此外,为了避免数字标签“藏污纳垢”,国家标准还规定数字标签的信息要和实体标签对得上。下图是一个数字标签的实例,你可以试试识别左边的二维码。
目前有数字标签的产品在市场上还比较少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提供数字标签是有成本的。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没有任何好处,可能很难推广。目前国家标准留了一个活口,未来或许可以让实体标签里使用率低、对消费者用处不大的信息搬家到数字标签,给实体标签减负。
更重要的是开动脑筋,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让数字标签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吸引消费者。比如能否给出一些饮食搭配建议或食谱?能否把食品科普的知识放进去?能否把常见的关于产品的客诉解答放进去?能否有视频让消费者了解产品诞生的全过程?能否学美国中餐馆的fortune cookie写个吉祥话或随机送个开心段子?
总之食品数字标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新鲜玩意,未来能产生多大社会效益仍需要各方一起努力,让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消费者的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