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瘦肉精”余温仍在,“牛肉膏”又粉墨登场,“染色馒头”话题正浓,“毒豆芽”又成焦点,……一连串事件引发民众对中国食品安全的质疑和恐慌,中国的食品到底怎么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食品安全工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食品安全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的两会上,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焦点。
如今,在新浪微博上,输入“食品安全”,可以得到超过357万条的微博。在2011年两会期间网站所做的“你最关心的两会议题”调查中,食品安全话题也是名列榜首。
事关食品安全 坚决不能“打酱油”!
网友@瘌痢头:无所不在的食物污染,这是个可怕的宿命。公众的安全感来自于对行业认知、信息的透明以及强有力的监管形成的威望,遗憾的是,在过去的几年中,食品安全,你信或者不信,问题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但是,事关食品安全,我们坚决不能“打酱油”!
网友@寒水:食品安全的确令人揪心,政府在寻求加强监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指责那些为了金钱利益,不惜制假造假的黑心商人们!你们的良心何在?
网友@伪艺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食品安全门槛过低。比如,食品添加剂,除有毒、有害的明令禁止使用之外,为什么就不能规定,不得添加这些无谓的添加剂,为什么就不能让食品还原“原味”。说白了,就是监管乏力。
网友@寒冰:在沈阳毒豆芽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令百姓极其寒心的一幕。可以说,“毒豆芽”在沈阳乃至全国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一个小小的“豆芽”引发的推诿扯皮,正是“毒豆芽”在市场上横行数年的深层原因。
“九龙”治水 出现监管盲区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在于食品安全监管多头管理体制,部门职责分工不明晰,出现职责交叉,造成了“谁都管、谁都不负责”的局面,也导致出现监管盲区。”陈觉民代表说,尽管近年来我省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经费投入,但人人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此外,监管力量薄弱。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数量、人员结构、专业知识和监管能力都较薄弱,与履行职能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陈觉民代表建议,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原料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管。必须进一步理顺体制、理清职责。二是要加大投入健全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三是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数量、人员素质。
同时,陈觉民认为,诚信缺失是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源。“要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带动全社会都来讲诚信。”
严厉打击食品制假行为
王瑛代表表示,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是不法奸商无视法律的产物。对事关人身健康的的食品制假事件,更是要严厉打击。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对危害食品安全的人,应该重罚,震慑不法分子,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
为此,王瑛代表建议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制假行为;加大监管力度,才能遏制制假贩假事件的发生,才能让人们吃的放心。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和理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同时,王瑛代表也建议修改食品安全法,促进法律的有效实施,根本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此外,加强对源头的控制、加大对源头的投入力度,也成为很多代表们的共识。
食品安全大于天
食品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百姓的身心健康。因而如何给百姓提供安全的食品是当务之急,是摆在政府各级部门眼前的首要任务,这一问题也是考验相关监管部门执政能力的标尺。
本网两会观察员表示,代省长李纪恒代表云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切实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本网两会观察员表示,食品安全问题是最大的民生诉求。但是,食品安全保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建立长效的监管体制和机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明晰部门职责;同时,建立社会监督的立体网络,加大举报奖励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