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一杯奶,身体更健康,虽说喝牛奶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如何喝牛奶?喝牛奶有什么样的误区?无论如何吃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对喝牛奶认识的七大误区。
牛奶须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假如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而后,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因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牛奶放在阳光下晒,可增加维生素D
据悉,部分人从广告中听说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而多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便照方抓药地把瓶装牛奶放到太阳下去晒。但这样做有点得不偿失。牛奶可能会得到一些维生素D,但却失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原因是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会分解,导致部分或全部失去。并且在阳光下乳糖会酵化,有可能会使牛奶变质。
炼乳替代牛奶
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以炼乳代替牛奶。这样显然是不对的。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甜味符合要求时,往往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假如在炼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新鲜牛奶,就会使糖的含量偏高。
牛奶加巧克力
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就有人认为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牛奶服药效果好
有些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在粥里添加牛奶
有人认为,在粥里添加牛奶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因此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还是将两者分开食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