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关乎每一位消费者 社会应积极行动编织食品天网

2013-07-035888.TV 新闻资讯
    6月20日中午,此时正值用餐时间,北京某单位职工一阵风卷残云过后,桌上一片狼籍。随后几位食堂管理员开始收拾职工自助午餐的剩饭菜。其中大半盆的红烧鸡腿在一排空空的菜盆中间显得很扎眼。“每次剩得最多的都是鸡肉……”一位管理员说。
    6月25日早7点半,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校门前。每个进校门的学生都将前一天学校下发的“本学期学生午餐情况调查表”放在一张桌子上。“建议学校配餐尽量不吃鸡肉”,收表的老师告诉记者,她看到许多调查表上都有学生家长写的类似这样的话。
    6月26日晚8点,北京海淀区某超市,一位促销员扯着嗓子喊,“鸡腿便宜卖了,惊爆促销了!”在促销员热闹的叫卖声中,记者观察了十多分钟,出售鸡肉的货柜前几乎没有顾客驻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闻鸡色变”,深信市面上卖的鸡都是吃过抗生素,打过激素的,孩子吃了会过早发育,成人吃了体内也会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反应……
    今年春天,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禽流感更加剧了人们对食用鸡肉的恐慌。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吃鸡?
    如何让消费者安全放心地食用禽类食品?
    6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有关专家座谈,就目前禽类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建言献策。
    为什么吃鸡不放心?
    “在饲料中用激素促进生长的情况是没有的,主要问题是抗生素用得不规范”
    据消费者协会调查,饲料喂养,有激素,有抗生素,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放弃食用鸡肉的主要原因。消费者的这些顾虑到底有没有道理?专家们又如何看待老百姓的这些担忧呢?
    “在饲料中用激素促进生长的情况是没有的,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抗生素用得不规范。”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禽养殖研究员刘华贵介绍,以前的肉鸡要一百多天才能长成,现在有的几十天就可以了。这种速成鸡是经过育种出来的,长得快是因为它们吃得多,不是因为吃了促进生长的东西或者是药物。喂养肉鸡的饲料是由粮食配置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和豆粕,还有一些添加剂,添加剂主要是营养剂,有补钙、补磷的,好比婴儿的配方奶粉。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需要什么就配什么,保证动物营养全面,长得也健康抗病力强,“消费者对饲料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鸡肉吃起来不像以前那么香了?
    刘华贵告诉记者,肉鸡的品质涉及到几个方面,首先是安全问题,吃了不得病;其次是有没有营养价值;最后是好吃不好吃。现在食用鸡肉用的品种都是长得快的肉鸡,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价格比较便宜,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营养需求。但不是说长得快一定不安全。只要饲养、环境条件到位,用药防疫规范,是可以做到安全的。
    刘华贵也表示,长得快的鸡体质稍微弱一些,如果饲养条件不达标就容易生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安全的,不正确的应用就会带来残留。养殖户怕鸡得病,没有得病的时候就去预防,如果监管不到位,抗生素就加得多,或者加得时间长。用量大了,就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的问题。
    “其实,农业部对于允许在饲料当中添加的添加剂,包括维生素,都有对剂量的严格规定。但就像有些人,一感冒就去打吊针,养殖户对鸡也有这种过度治疗的观念,好像不给它吃药就不放心,这种情况在生产当中的确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宏福说,“对养殖户从观念上引导、从技术上进行培训非常重要。”
    标准缺失之痛
    “神十”在太空呆了十几天安全返回,“这是因为航天工程有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而食品领域不少标准缺失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孙宝忠近两年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畜产品的安全质量。“所有畜产品的安全设计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同时要有严格精密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对于人员的管理。近年来肉类、奶类产品问题比较多,事故也比较多,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法律法规和标准方面,更多的是在于从业者的精神污染。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出了问题。”
    孙宝忠告诉记者,现在养殖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农民转化为职业工人。近年来,我们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一直在引进世界各国的先进方法,但效果不是很好。集约化的管理方式与我国养殖业现阶段的水平并不很配套,就像是用管理大学生的标准去管理幼儿园的孩子,因为我们国家的产品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想保证食品安全难度很大。
    孙宝忠以有机产品的标准国内外存在的差异举例,“有机产品是不允许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添加剂的,我们的有机产品与欧盟有机产品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们对有机产品认证是一种定性的原则,在量化上很差。”
    “神十”在太空呆了十几天安全返回,老百姓对于征服宇宙这么大的事都不担心,但遗憾的是,他们却对鸡肉能不能吃这样的事如此纠结,原因何在?
    中国科学院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蒋佃水一语中的,“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航天工程有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综合标准化。”
    “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要跨到现代化、规模化、适度集约化的方式,我们的食品安全就可以放心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搞家禽防疫,我到美国留学学的畜牧业,我看到美国所有的官方数据,企业都是单独独立地工作。我们借鉴了美国的制度,为什么到最后我们没有发扬光大,这是因为中间有很多部门之间的冲突。”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业规划专家黄德林说。
    “不能一谈到食品安全就说政府没有监管好。真正的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监管是后面的问题。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提科学和经济是两张皮,要结合。很多问题是科技没有把好关,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有责任。”蒋佃水说。
    “只有实行规模化和集约化,才能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农业部花了很大的力气建立一整套的农业标准追溯体系。农产品(000061,股吧)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如果没有监管这个环节,进入市场的产品就是乱麻,是无序的。”黄德林说。
    可以借鉴的国际惯例
    官方兽医官、第三方检测认证、可追溯性机制,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应予借鉴
    对外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夏友富教授指出,要保证食品安全,有几个国际惯例可以借鉴:
    一是要推广官方兽医官制度。它是指以被授权的官方兽医为动物卫生执法主体,直接代表国家对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环节中执行动物卫生措施的情况,独立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和管理的制度。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兽医管理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这一制度。
    其次,要建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制度,现在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现在所有的相关部门都有检测机构,这些检测应该放在社会,政府管不了这么多养鸡的、养鸭的,必须要放权。
    第三,必须建立可追溯性机制。比如,一些国家是把牛的标签放在耳朵上,哪头牛出了问题马上就能找到源头。养鸡厂也可以这样做。
    最后,要搞区域化管理。哪个地方出了事,只在出事的区域采取措施就可以,以防产生过激反应。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法为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制度保障才是根本。”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让百姓吃得放心,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抓紧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法律体系。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修改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希望修改后的法律能尽快走向日常消费生活。
    二是期待打造一个消费者友好型行政监管体系。中国是官本位的社会,能够和不良商家对垒的,除了政府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主体。每个消费者现在虽然都有维权的愿望,但是实践当中存在着为了追回一只鸡,就要杀掉一头牛的问题,甚至你杀了一头牛也未必能追回一只鸡,当前需要消除监管盲区,打造监管合力,尽快形成信息共享。
    三是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自律体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纠纷,有约定的应该按照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法律规定解决。
    四是需要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争议解决体系,除了司法体系,包括消协的民间投诉,行政部门的行政解决,行政调解、仲裁制度、纠纷解决方式都应该形成一个金字塔。
    五是应该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社会监督体系或者是社会公治体系。要发挥行业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清除潜规则,自我加压就是最大的保护,作为有关监管部门的得力助手,作决策者的顺风耳和千里眼。
    六是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消费教育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教育体系里,最应当教育的不是消费者,现在要加强对生产者、经营者和流动企业的教育。
    编织食品安全“天网”
    除了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也肩负责任,“不要自认倒霉,要举起社会监督的大旗”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的生产经营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不仅考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也考验从业企业的诚信问题。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无论是白酒塑化剂风波还是之前的瘦肉精问题,都在拷问着相关责任企业的诚信。甚至有的企业明知行业潜规则,却怀揣法不责众的心理,结果,一旦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导致一个行业信用失守,所谓的为牟利口口声声喊着的诚信,却在时时刻刻透支诚信中灰飞烟灭。”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姜天波说。
    姜天波强调,对于商家而言,消费是财富之源,而消费者就是衣食父母。忽悠消费者的代价,透支的是诚信,失去的是民心,而最终丢弃的是市场。可以说,消费者对食品的放心,要从生产经营者的良心入手,企业的诚信不仅需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更需要从业者时刻自我考量。事实证明,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依靠透支诚信的经营来攫取商业回报,其结果都将是自掘坟墓,被市场抛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12315工作指导处处长刘家明提醒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仅要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为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担当一份责任。
    “买东西时消费者应该到有经营资质、规模较大的场所去购买;然后是怎么买,尤其是食品,至少要看它的包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购买过程当中,同时需要有凭证和票据,要不然证明不了你在哪个场所买的;最后,消费者要知道维权的途径,发生消费争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维权。同时,作为社会的公民,不只要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要参与到社会监督当中来。买了不合格的东西,不要自认倒霉,要举起社会监督的大旗,发现假冒伪劣的产品,积极的向有关部门举报,在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的时候,也要为整个社会作出贡献。”刘家明说。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利益,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全社会应积极行动共同编织出食品安全监督的天网,保障食品安全需要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并行,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序的利益导向都是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不断破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难题,让百姓享受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姜天波说。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