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一阵风”式整治只能治标不能不治本

2013-07-035888.TV 新闻资讯
    病死猪、假羊肉、毒皮蛋……短短的两三月时间,农副产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出,让人不忍直视。尽管相关部门已对涉案商户进行查处,相关省份开始追踪问题产品流向,但人们仍不禁要问:食品领域为何屡让百姓“以身试毒”?
    从这几起食品安全案件来开,涉案人“造假”的手法并不高明,监管部门并不是不能发现。只要查一下肉联厂原材料的检疫证明、辨识几家餐馆牛羊肉的真伪、抽检几次市场上蔬菜的农药残余,就足以让问题产品无处遁形。正是这种“低水平”的造假横行和“马后炮”式的监管,让公众陷入“无处下箸”的焦虑。
    同样的生产环境,监管力度直接决定食品质量。商户“造假”固然有道德沦丧的内因,但监管部门疏于监管也难辞其咎。在发现“病死猪”的福建,出口猪肉质量问题鲜有耳闻;种植“毒药姜”的山东农户,从不给“外销生姜”多用农药。如此“内外有别”,并非这些经销商、种植户戴“有色眼镜”,而是严格的外贸出口检疫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反观国内食品市场,目前实行的是主动送检制度,抽检概率低、造假风险小,暴利诱惑之下,不法商贩“另辟蹊径”便不足为奇了。
    近年来,为了公众餐桌安全,政府确实下了大力气,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各省份也成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试图解决“九龙治水”问题。然而,食品安全状况并未彻底改观,不仅问题食品层出不穷,而且造假方式不断升级翻新,甚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无疑是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一阵风式的整治活动,只能是治标不能治本;被曝光的不法商贩受到查处,不足以震慑不良商贩。如何使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能守法,监管部门真该好好动动脑筋了。
    食品生产链条很长,全程监管并不是件容易事,但若能够抓住市场销售这个关键环节,少些“运动式”检查整顿,多些随机抽检,查出问题产品就严厉惩处经营者,危害大者让他倾家荡产乃至锒铛入狱、终身禁入食品行当,看谁还敢以身试法?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