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中国需要面临层数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西方食品安全也愈发频繁,假酒假肉假鱼假鸡蛋……屡见不鲜。食品安全已成无法避免的全球性问题。
食品安全危机已成为无法避免的全球性问题。
英国乡村的“莫斯科农场”出产含甲醇的伏特加
没人会想到英国美丽的乡村中会藏着一个假酒制造窝点,生产出了成千上万瓶足以以假乱真的伏特加。该制售假酒团伙在设备上的投资还是不遗余力的,在他们这个名为“莫斯科农场”的伪造窝点里,有着价值5万英镑的现代生产设备,只是生产过程达不到安全标准。他们采用了“真瓶装假酒”的策略:找到了Glen’s伏特加酒的酒瓶供应商,宣称要采购酒瓶运往波兰,从而买到了真酒瓶。而在英国印刷的标签看起来太不靠谱,他们又从波兰买来了高仿标签。此外在外包装上他们还贴上了伪造的印花税票。该案的调查长官都惊叹于他们造假技术的专业和细心。
无懈可击的包装里装的酒却可能是致命的。这些酒里掺入了漂白剂来淡化色泽,更严重的是,酒里含高浓度的甲醇,大量饮用可致盲。没人确切地知道这些酒对饮用者造成了哪些伤害,不过假酒中毒事件在欧洲时有报道,例如去年在捷克有超过20人因饮用假酒而死亡。
调查者估计该团伙生产了约165,000瓶假酒,使英国政府损失了约150万英镑的税收。丰厚的利润使团伙头目凯文·艾迪肖(Kevin Eddishaw)生活得相当舒适,他拥有几处房产,还有一辆路虎和一辆奔驰。最终他被判刑七年。
冰山一角
今年上半年爆发的欧洲马肉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不过这只是食品造假领域的冰山一角。除了假酒,调查者还揭露了数以千计的食品造假案,骗术五花八门。
将廉价产品打上名牌优质产品出售。例如用鲶鱼冒充鲷鱼,用养殖三文鱼冒充野生品种,将鸡场产出的鸡蛋标成有机鸡蛋或土鸡蛋出售。
用廉价原料生产产品以提高利润。例如制作巧克力掺入植物油,在石榴汁、白酒、咖啡、蜂蜜、橄榄油里兑水、掺入甜味剂或其他廉价的替代品。
在包装上写上外语, 假冒知名品牌的包装,让消费者误以为可以用低价买到内销转外销的真品。
案例数不胜数,涉及的远不止英国。今年二月份,德国开始调查160家涉嫌违反有机鸡蛋和土鸡蛋生产规范的农场。去年法国为期一周的食品打假,发现了100吨错标产地的鱼类、海产品和青蛙腿,1.2吨假松露,500千克难以下咽的糕点,来自美国和埃及的假冒帕马森干酪,一家荷兰公司生产的假冒龙舌兰酒,以及一家宣称销售鱼子酱的欺诈网站。去年英国一家炸鱼薯条店因为将一种廉价的河鱼当成鳕鱼销售而被罚款。
甚至一些宗教团体都不能幸免。英国的食品标准署曾警告过小心饮用号称来自沙特的瓶装“渗渗泉”水(伊斯兰教信奉的神圣泉水),因为在英国销售的瓶装水里可能有高浓度的砷化物和硝酸盐。
相比起莫斯科农场高超的造假酒技术,有些造假者的技术不怎么高明,例如在伦敦南部的一个仓库,贸易标准部门的官员展示了一些假冒的杰卡斯葡萄酒,酒瓶上的产地“Australia”里漏拼了一个“a”。一官员评论说:“这些瓶子里一般装的都是廉价酒,”后来又补充说,“其实我们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可惜的是大部分造假食品没那么容易分辨出来。
有些掺假食品,例如含甲醇的酒,足以致命。多数情况下,造假者只“谋财”而不会“害命”,不然无法招揽回头客,保障生意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造假者常常不知道这种行为可能的风险和后果。英国的印度餐馆曾被起诉,因为他们在杏仁粉里加入了花生,很可能引起让不知情的食者过敏。食品专家称,在橄榄油里还发现过机油。
食品造假已成全球危机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在每个种植和生产食品的国家里,都会发生食品造假。几乎每个有一丁点儿经济价值的成分都可能出现造假问题。”一食品安全顾问公司的总裁如是说。
对于莫斯科农场案,欧洲刑警组织将之定性为有组织犯罪集团利用经济衰退牟利的模式。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造假者们也扩大了造假产品的范围,除了传统的奢侈品外,他们开始伪造洗涤用品、食物、化妆品和药物等日常消费品。这种有组织的国际犯罪网络正愈来愈多地参与到造假中来,其中大部分造假者都不会被抓住。
此外,马肉风波还显示,除了犯罪团伙,甚至合法的公司都有可能陷入食品造假的泥淖。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副教授肖恩·肯尼迪(Shaun Kennedy)估计,在发达国家,消费者购买的食品中有10%都掺了假。美国食品生产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每年全球食品和消费品造假给产业带来的损失有100亿-150亿美元。
英国的一名贸易标准首席官员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打假。并且对于造假食品,查得越多,发现得也越多。”
“食品造假,不论中外,防不胜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