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参考自己的国情来制定食品标准。我们不仅仅是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还要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大家都拿欧盟的标准来要求北京空气质量的话,那天天都不合格。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都应该头等大事,坚守安全标准应成为国家底线;品生产供应若连人民健康都不能保证,或不能作为第一位的目标,行业的“健康发展”从何谈起?而按照“两头都要考虑”的逻辑,等于说,行业“发展”与人民健康存在根本矛盾,过于强调人的健康,食品行业就不好发展了?作为相关领域的负责人表达这种观点,会不会给食品行业生产不安全产品、给食品监管的粗放性格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一份是技术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比如三聚氰胺,是黑心经营者为了造成蛋白含量高的假象,而故意添加的。再比如,原奶标准倒退回25年前的水平,不管是所谓的“照顾奶农利益”,还是为了整个行业降低经营成本,都不能解释为“行业健康发展”;这样发展下去,“健康”的只能是行业的经济效益,而在生产经营水平及行业实力上,不可能追得上发达国家,只能越落越远。
至于“拿欧盟的标准来要求北京空气质量天天都不合格”,个人认为问题不在于国情,而是理念--健康与“发展”,哪个放在第一位?而如果健康可以作为代价,很多的“发展”,本身即无法解释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