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饮料、新西兰的牛奶、法国的矿泉水、瑞士的饼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在中国市场上出现。透过花花绿绿的包装和那些大多数人看不懂的洋文,记者调查发现,许多进口食品恐怕也不能轻易“进口”。
据行业人士介绍,进口食品分为通过代理商、区域经销商的“行货”和来自网购、食品批发市场的“水货”。目前我省市场上常见的进口食品,除了这两种以外,更有不少是“伪进口”--实打实的正宗“国货”,却写上外文冒充进口货。
小店商品无中文标识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和南岗区人流密集的地方,记者经常能看到销售进口食品的地摊。记者在哈尔滨市南岗秋林商圈附近就看到了一家地摊上摆满了各种国外食品,包括饼干、咖啡、蜜饯、巧克力等,价格也较为低廉。这些商品大多没有中文标签。当记者问及这些食品是从哪进货时,摊主表示不清楚:“我只负责卖。”
随后,记者在哈市道里区商业中心又看到了好几家卖进口食品的小店,无论是日本的饮料,还是韩国的饼干,普遍没有中文标签。记者向销售者询问这些进口商品是否应该有中文标签时,店家几乎都以“这是原装进口”作为回应。
和小商家的“稀里糊涂”相比,在哈尔滨市包括沃尔玛、家乐福在内的大型超市里,记者都在外文包装的进口商品上看到了明显的中文标签,且食品名称、配料、原产地、经销商等信息一应俱全。记者仔细观察发现,由于有些进口食品鲜有人问津,不仅外包装看起来相当“沧桑”,保质期限也处于临近期。记者在哈市道里区一家大超市内发现一款瑞士产饼干的生产日期为2011年9月26日,保质期至2012年12月26日;而另一款今年1月份生产的德国冲调饮品也即将7月份过期。
网购更需慧眼识真
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进口食品”,相关结果多达10余万件,这些食品主要来自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
记者发现,这些进口食品的卖家对自己的产品都可谓是信心满满,但当记者向其中一位卖家索要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时,他则表示自己只是“伙计”,要问问老板。“老板呢?”“亲,老板现在不在。”“老板什么时候在?”“亲,这个我真不知道。”而这样类似的对话恰巧也出现在记者和另一位客服的在线咨询中。
据了解,由于淘宝开放的特性,其上所销售的进口食品不仅准入门槛低,监管方面也较为困难,对食品类卖家缺乏统一的规定。
进口食品身世复杂
面对这些身世复杂的进口食品,到底应该如何选购呢?
记者从哈尔滨市食品卫生部门了解到,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有关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除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和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等内容以外,还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因此,对于没有中文标识的食品,消费者一定要仔细辨别,谨慎购买。
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时最好选择正对大型商超以及有良好信誉的电商,同时消费者还可以要求销售商出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对商品进行确认。选择网购的买家也可以要求商家出示相关卫生证明,以此判断食品的卫生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