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遭危机,到底还有什么能吃,成了老百姓心中难以磨灭的阴影。当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以后,我们总是欢呼雀跃的认为这是最后一个,可食品安全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挑战这老百姓的心里极限。
翻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假售假。今年4月,公安部公布十大肉制品行业制假售假典型案件,其中揭露的用老鼠肉制成羊肉串、病死猪流入餐桌等,让无数人大呼恶心的同时,也强烈要求严惩涉事者。另一类是违法或违规添加。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是因违法添加被人们熟知,不管是膨大西瓜,还是染色橙子,也都与此脱不了干系。近些年,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规范添加剂的使用,但此类问题仍层出不穷。
每次有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我们总能听到不少的批评声,有人认为政府应该负责,因为他们监管失职,也有人指责经营者道德沦丧,利益面前,没了良心。还有人认为“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食品安全问题本就是在道德、利益、监管等矛盾交织中出现的。
但笔者认为,生产的源头出问题,经营者有漏洞可钻等,都与监管不到位有关。不过,监管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这张监管之网需要织得更严更密。
首先,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层级监管的网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农村,有关文件要求设立村食品安全信息员,但据笔者了解,绝大多数村子都没有相关负责人,村民对此也一无所知。食品安全的监管网络有了,但不严密,那就等于没有。
其次,有关行业协会、组织不能成为企业利益的维护者,而应成为百姓利益、事实真相的捍卫者,他们不仅应积极促进行业自律,还应及时主动地排查问题。
再次,消费者也应该积极参与。政府、行业邪乎、组织的力量再强也不可能覆盖到方方面面,也没有社会中人人参与来得有效。我们每个人都是监管者。“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这句话用在食品安全领域同样适用。每个人碰到制假售假、违法违规添加,多一份管“闲事”的心,及时举报,中国的食品也可能因此多一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