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食品别让农村成为山寨食品聚集地

2014-02-115888.TV 新闻资讯

  保障国人“舌尖上的安全”,农村应该作为食品安全工作总的重心。春节期间,像“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在城市很容易被察觉的山寨货,在乡村小卖铺里却很受欢迎,成为了农村走亲访友的礼品。就在人们还聚焦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农村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顾此失彼,令人心忧。该如何切实为父老乡亲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谁在坑害农村的消费者?不法商家难辞其咎。在城市人人喊打的问题食品,到了农村,却被一些人采用降低价格、改换包装名称等手段粉墨登场。由于价格低、卖相好、面子大,假冒伪劣扎堆横行,十里八乡纷纷进货,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加上一些强势村镇干部把持的商店,问题食品凭着扭曲的营销渠道,能获得见怪不怪、一路绿灯的“礼遇”。畸形市场生态背后,还有不良社会生态。

  问题这么严重,监管难逃其责。固然,农村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农民消费水平较低与对面子要求较高的矛盾给山寨货可乘之机,但更需反思,如此明目张胆、大面积地制假售劣,生产、流通环节已经糜烂到了何等地步?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又流失到了怎样的程度?问题食品横行乡里,再次以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农村是市场监管最薄弱的一环,也是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捍卫“舌尖上的安全”,不仅不能遗忘农村,更应把农村市场作为重中之重,切实为父老乡亲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此前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问题食品的背后,是一些问题工厂、地下作坊由城市转战农村的“转型”轨迹,不从生产源头上把好关口,淘汰这些昧着良心赚钱的黑产业,假货劣品会层出不穷。 
  食品安全监管最关键的是,监管部门要有所作为,而不能去选择性失明,导致城市农村存在一头大的问题。针对重重积弊,在农村更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农村的食品安全生态才能有一个显著改观。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