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曾指出:要努力去营造食品安全全社会共治的环境条件,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培训、教育的力度,将食品安全列入国民素质教育,成为中小学的相关课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勇最近也提出: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共同落实;行业自律和社会他律共同生效;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共同激活;法律、文化、科技、管理等要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
食品安全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办法。我认为要在法制的环境下,把消费者的认知与参与、生产者对质量的控制、专家的科学解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弱。
一、建议各地政府组建或完善“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食品安全教育委员会”等社会专业组织。
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职责主要为:协助媒体把关相关报道,及时、全面、科学、准确的报道食品质量与安全,发挥舆论正确的导向与监督作用;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及食品安全总体形势分析工作;为预防和控制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等。
在食品安全事件的解读等方面,组织专家发挥政府不便于直接面对消费者有关事宜的宣传与引导工作(如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虚假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盲目扩大食品安全问题等)。影响面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出现后及时给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谋,接受主流媒体的采访,及时给消费者以科学的解读,及时、全面、科学的传达食品安全信息,才能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减少食品安全危害,化解群众恐慌心理。
食品安全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以高校专业师资为依托,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成立食品安全教育委员会。联合编写食品安全教育科普读物,负责对中小学及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科普教育。
二、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电视专题片,提供科学消费信息,倡导健康消费理念,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建立起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学校、企业、专家、消费者和媒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打消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认识上的误区。
食品安全的认识误区还有很多,为消除这些消费误区,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将社会公众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0%以上,将中小学学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5%以上。(现在只剩2年多的时间了,是否能完成这个目标尚存疑问!)
三、借土地流转政策的东风,应积极倡导并引导农民自觉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当然也就容易进行科学化与规范化),规避当前分散的种养模式带来的监管难度大的问题。
2013年由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论坛,与会者普遍认为:“小农经济、分散种植养殖”是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统一监管的主要制约因素,生产加工企业散、小、多以及个体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任证监委主席的时候也曾提过:“农业、食品工业上市瓶颈主要在于解决不好食品安全问题,分散种养以及运输环节质量不可控将长期困扰两个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可否重点针对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规模化的养殖厂进行引导性改革,在融资、科技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引领农民根据自身特长自觉去做董事长、总经理、产业工人、以土地入股做企业的股东等。
四、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业力量,制订一个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对食品从业人员、媒体、政府官员、社会监督员、村级协管员等分别进行轮训,推动有关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终生学习与培训机制。
我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要求:各有关方面通过广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增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法能力,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
针对媒体人由于缺乏食品安全常识而导致误导消费者的报道出现,政府应协调推动专家与媒体人逐渐形成交流机制。定期组织专家与主流媒体记者、编导、编辑等进行座谈、讲座,专家了解社会问题、媒体人学习提高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素养。
只有所有食品安全责任人和利益相关者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基本科学知识,并对现状有共同认识,才能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不具备食品安全监管知识和能力的人员,无法发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发挥各级食品工业协会、餐饮协会、营养学会等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的作用,重视食品生产的过程管理。
如由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专家解读食品安全,深入企业提供服务与培训,此举也许是做好食品安全服务性监管、社会共治的新突破。
总的来说,呼吁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现食品安全全社会共治,达到全社会对各类食品不安全因素零容忍的目的,当其彻底“臭了名声”,变成过街老鼠,人人警惕,人人喊打,形成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才能不断破解食品安全的深层次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