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为了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一直以来,国家都在努力加强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使得猪肉、鸡蛋、蔬菜、奶粉等众多食品有了“身份证”,消费者只需通过机器或手机扫一扫追溯码,食品种植(养殖)、加工、包装、检测、运输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便一目了然,方便消费者放心购买。食品可追溯是好事,但使用情况如何呢?记者对北京5家大型连锁超市展开了调查。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南三环的美廉美超市时代风帆店,在生鲜区转了几圈都没有找到食品安全追溯扫码机的身影,工作人员表示“从没听说过”.随后,记者在物美超市草桥店和欧尚超市科兴店都没有找到该机器。但在物美超市草桥店的有机蔬菜保鲜柜中,记者看到某品牌的有机蔬菜包装上印有追溯二维码,可记者尝试用手机扫码几次都没有成功,未显示出任何信息。
位于北京市东三环的京客隆超市针织路店里熙熙攘攘,不少老年人在抢购特价商品。“站立”在生鲜区门口的一台绿色“便民溯源服务终端机”却显得格外孤单。在记者观察的半小时中,不少人与它擦肩而过,但没有一个人使用。蔬果区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很少看见有人用它”.记者从冰柜里拿出一块包装上贴有条形码的猪肉,贴在机器上扫描了几次,机器都没有反应。按照操作提示,记者尝试手写输入条形码编号,可屏幕依然没有反应,根本无法输入。记者询问正在切肉的销售人员,他说机器可能坏了,“这个我们一直没弄它,你查它干吗?”
麦德龙万泉河商场店是记者此次调查中追溯系统使用情况较好的一家超市。在这里,生鲜区的大部分食品,包括猪肉、鸡肉、水产品、鸡蛋、蔬菜等,都可以通过扫码查询食品安全信息,部分米面粮油也可查询。该超市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每天提前录入产品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查询。但他表示,使用该机器的消费者很少,“偶尔有人图新鲜查一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在消费者中的知晓度不是很高。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只在新闻里听说过,平时没见过,也没使用过。我觉得这是个好东西,能把不少食品安全问题挡在门外,应该大力推广。”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吕军教授表示,由于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加之食品供应链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社会对可追溯系统的认识不够等原因,建立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仍具有一定的困难。但完善可追溯系统是保障食品安全所必须的发展方向。
对于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认为,除了宣传、指导不够,一些细节上也需要更人性化,这样才能真正物尽其用。消费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其中,从而真正实现该体系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