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6月21日“猫狗肉产业链的违法性与食品安全法研讨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分别就新修订版《食品安全法》,提出食以法治,铲除取缔非法猫狗肉黑色产业链,从源头上消除私屠滥宰猫狗等行为所来带的食品安全隐患,从而守护食品安全底线。
西北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孙江教授在研讨会上表示,这段时间正值20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此次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强化了食品安全统一治理和安全风险治理,对原有法律70%的条文进行了实质性修改,堪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其中尤其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强调正是举办此次研讨会的题中之义。食品安全拥有最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应当建立最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看似“小事”的猫狗肉“黑色食品”问题关乎着一国食品安全的“大事”。如何打击违法的猫狗肉产业链,无疑可成为如何用法治守护食品安全底线的一把“钥匙”。
“一方面,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条盗、贩、杀、卖的狗肉黑色产业链条,通过偷盗、毒杀饲养犬只或者流浪犬,并集中贩卖非法运输至喜食狗肉的地区,政府对于狗肉上市的检验检疫工作以及日常执法把关不严,导致大量来源不明的狗肉流入市场;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动物防疫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多是比较原则性的规定,对于这条黑色产业链的针对性并不强,有关部门的执法力量往往难以招架,‘一抓就散’、‘一放就乱’是很多地方的真实写照。”孙江表示。
“事实上,猫狗肉黑色产业链确实对食品安全带来具有公共性的风险,因此需要推行类似于瘦肉精猪肉的做法。行政管理上,需要采取类似的做法,如耳标制度,没有屠宰证不能食用等。最终的规范目的在于家养宠物或个人情感价值的猫狗不能食用。这不仅是对经营者而言,也是对食客的要求。”来自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副院长陈京春教授对动物保护组织代表所展示的现状问题作出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