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手工、农家自制、绿色无添加”……许多人都曾对网上售卖的“私房美食”垂涎三尺。
“糖姑娘”古方红糖就打着以上旗号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一些消费者仅服用数天就感到气血改善,还有人“使用月余治好了不孕”。有人拿此“朋友圈爆款”前去检验,竟然发现:25克的红糖中药用雌激素雌二醇的最高含量达人体正常值的1000倍,长期使用会诱发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
江西省食药监局随后查明,该厂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资质,擅自以“自制”名义售卖食品。目前已被立案。网络上花样百出的自制食品是否安全,引发公众关注。
网销食品火热催生新法
如今,“私房美食”已在网络上颇具规模。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除去天猫旗舰、专卖、专营等店,淘宝平台上其他食品卖家依旧过百万。
“私房美食”带来新鲜的同时是否也隐藏着风险?河北大学大四女生瑞凯有过失望的体验:在网上购买了宣称纯天然的蜂蜜,却发现外包装上居然有残留标签——原来店主批发了厂商的低价商品后更换包装,再打着“无添加”等名义高价售卖。
隋杨和朋友一起在网上淘了“私房肉脯”,收货后就闻着“臭臭的”,不舍得扔掉的朋友还吃坏了肚子。两人寻求赔偿却被告知:退款需要把原物寄回,除此之外没有赔偿。
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广枫认为,过去几年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相对缺乏,是因为《食品安全法》2004年始拟定,2009年发布,当时没有这样频繁的线上食品交易,也就没有专门制定法规。
这也解释了今年10月1日起执行的修订版《食品安全法》为何首次专门强调网络食品安全监管。这部“最严食安法”中明确规定:网络食品经营需纳入监管,第三方平台需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登记审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