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一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出现问题的也多,为了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7月1日起,酝酿已久的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制正式出台,这意味着,业界俗称的“小蓝帽”保健食品行业将迎来巨变。
此前,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出台后,奶粉、保健品等行业内的贴牌生产方式将遭到禁止,双轨制(注册制与备案制相结合)的实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贴牌生产再难行通
新规明确表示,备案主体必须是生产企业,不允许保健品贴牌生产。同一企业不得使用同一配方注册或者备案不同名称的保健食品,不得使用同一名称注册或者备案不同配方的保健食品。
一位不愿具名的进口保健品代理商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贴牌”是指从合作企业购买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重新命名,委托生产企业生产后统一包装,再进行销售。他认为,这种“贴牌”式的产品路线为企业长久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
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当前,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15793个,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有749个。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在保健食品行业,贴牌或一家企业注册多个品牌的现象并不少见。“毕竟是年销售超过2000亿元的巨大市场,贴牌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有的企业甚至注册了几十个保健品品牌。”该人士称,“注册制非常有效,以后换马甲推新品的方式可能会行不通了。”
从此前的胶原蛋白功效、螺旋藻重金属,再到近期的玛咖,种种围绕保健品质量安全触发的风波已经引起公愤。而随着新规的落地实施,身为国务院确立的健康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国内保健食品行业有望重整行业秩序。
保健食品新规严控虚假宣传
新规还明确,保健食品名称不得含有虚假、夸大或者绝对化的词语,明示或暗示预防、治疗功能等误导消费者的词语。
在6月21日的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座谈会上,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七成的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总体评价“不太满意”,超六成消费者不相信所谓“保健食品”广告宣传。
今年4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光了上海泰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太胶囊。该胶囊通过电视媒介发布虚假广告,宣称“使用产品15天,血压降下来了,畏寒肢冷消失,睡眠香甜;三个月后,偏瘫的肢体运动正常,晕眩耳鸣消失,视物不清,脖子僵硬等问题也消失。”
基于此,中消协副秘书长栗元光在座谈会上表示,虽然现行法律禁止普通食品声称特定保健功能,但仍有不法商家对普通食品违法进行功效宣传,如各种酒标称“保健酒”,宣称养生和壮阳功能;饼干宣称养胃;饮料标称为功能饮料可以提神醒脑等。一些保健用品、消毒用品等也宣称各种养生保健和预防功效,这些产品的功效宣称基本游离在法规监管之外。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实行双轨制是行政管理上的巨大进步,利好企业发展。
另有食品从业人士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他本人强烈反对商家用“保健品”这个概念“糊弄”消费者。其告诉记者,在从业者自律失效的背景下,要完善立法,医药卫生、工商和广告等管理部门都应该严格按有关法规执法,禁止伪劣保健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虚假不实的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