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真的罪不可赦?专家:食品恐慌来源于认识

2016-07-085888.TV 新闻资讯

从科学角度看待“食品安全事件”,才发现那些所谓的食品安全危机,原来不是那么回事。1月12日,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5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一众食品科学界专家为公众进行了答疑解惑。

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

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方便面能够32个小时霸占人类的肠胃?

2013年11月,台湾东森电视台报道称,美国科学家对“加工食品(ProcessedFood)”与“无添加物食品(WholeFood)”被吃进肚子里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中发现手工拉面在32小时后已经完全被消化,加工拉面则仍保有残余、尚未完全消化。这一初衷为观察加工食品消化过程的试验被媒体解读为“方便面不好消化或者有害健康”.2015年初,该报道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被广泛转载,引起舆论再一次高度关注。方便面也再次跟国人“过不去”了。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王书军教授在会议上解读时称,方便面和手工面条的制作在和面、醒面、切条等这些工序和传统厨房做面条加工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在工业化规模生产中,传统的面盆换成了不锈钢容器,手工揉搓换成了机器搅拌、压延。无论热风干燥方便面还是油炸干燥方便面,干燥温度均低于大多数传统油炸食品的加工温度(麻花、馓子、油条等),所以不会产生比传统食品更难消化吸收的问题。

其实方便面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要求,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制作面条的基本原料是小麦粉,面条是属于谷类食品,其主要营养成分基本上和面条一样,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等,脂肪含量较低。唯一的区别只是加工方式的不同。

王书军教授表示,“消化过程不同并不意味着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方便面和普通的面条就是存在一个加工方法的不同,加工方式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方式也可能有不同。其次消化过程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更不代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不能完全消化和有害健康不能划等号,比如像金针菇、木耳,还有很多膳食纤维食品在身体消化都不太好,但是不能说这些消化不好或者完全不能消化的食品是有害人体健康的。”

王书军还解释,从科学的角度这个实验其实是一个伪命题。“首先当时拍摄者使用的胶囊显示是消化完两个小时之后的情况,并不是很多新闻或者是媒体转播的32个小时消化不了,而且当时的拍摄记录显示最多也只能够拍摄8个小时。其次这个实验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设计,仅仅是加工面条和手工面条,结果很难得出一个非常科学的结论。另外,每个人的消化能力是有差异的,当时实验的主持人从他的实验结果当中并不能得出方便面不能消化或者有害人体健康的结论。”

5毛辣条毁童年?

辣条,作为80后、90后儿时经常垂涎的街边零食,梦碎在2015年初。“一包辣条的制作真相”、“5毛一包的辣条还是别吃了”等报道被大量转发。为此,2015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辣条食用安全消费提示”,辣条等“五毛食品”问题受到全民重视。

辣条,又名辣片,麻辣条,辣子条,豆腐皮,麻辣。主要原料为面粉,加入水,盐,糖,天然色素等和面,经过膨化机高温挤压膨化,再加油,辣椒,麻椒等调味料,按GB2760标准加入防腐剂等添加剂制成的面制品。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加工研究室副主任谭斌表示,辣条作为面制品,是利用挤压技术进行加工,这种技术在国内外已经100多年,是一种安全的加工方式。

虽然是安全的产品,谭斌仍然认为辣条产业安全的关键是标准滞后,目前为止只有湖南、河南、四川等等一些地方有一些地方标准,没有国家统一的行业标准或者是国家标准。去年国家食药总局已经把辣条定义为调味面制品纳入方便食品进行管理,要求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推进标准的修订制定的完善,然后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等一些单位前年启动了调味面制品的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谭斌建议,这个需要行业主动进行科技创新,推动行业的升级,现在很多企业通过降盐已经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建议消费者,不能过量的食用,要到正规的市场或者是超市去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

僵尸肉是标题党?

“‘僵尸肉’是一个标题党,实际这个说法不科学,是完全错误的概念。本质上来讲,‘僵尸肉’就是走私的严重过期的冻肉,储藏时间远远超过了现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储藏时间。”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张万刚教授表示。

“僵尸肉”的存在,无疑是因为利益。因为其价格比市场上正常流通的肉类产品便宜很多,这种以次充好、非常不诚信的违法行为,是政府应该严厉打击的。

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主要肉类违法主要包括食用过期肉、变质肉、走私肉、病死肉和肉类掺假,这些肉类违法不仅在国内,国外也有报道,比如2013年欧洲马肉风波是非常典型的肉类掺假的案例。

那“僵尸肉”包括其他的肉类违法是否会带来一些健康的问题?“从纯的科学角度来讲,并不是说所有的肉类违法会带来实质的健康问题,但是这些肉类违法脱离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所以会带来一些潜在危害,所以肉类违法的现象是不可接受的,包括‘僵尸肉’也是我们建议不能食用的。”张万刚表示。

针对这样的情况,张万刚建议,需要进一步加大打击肉类违法的行为,同时国内企业包括老百姓也需要提高关于这些肉类违法的概念。从监管体系来讲,需要建立更加信息化、透明化,可以全程追溯的国内肉类市场流通、质量的监管体系。此外,国家应该加大支持国内自身肉类生产加工,还有要规范国际肉类进出口贸易,保证我们国内肉类市场的供给。

毒豆芽其实无罪?

无根豆芽多年来被看成“毒豆芽”,老百姓也是对无根豆芽望而却步,更甚是,已有上千名牙农被判有罪。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小松教授在解读时表示,芽农用了一些生产调节剂去发豆芽,这是确实存在的。“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比如6-BA它并不是有害物质,也就是说目前没有找到6-BA这样的化合物对植物生长、对人有任何有害的证据。”

原卫生部将6-苄基腺嘌呤从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删除是出于工艺必要性的考虑,并非安全问题。食药总局、农业部、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的“2015第11号”公告中“禁止豆芽生产者使用以上物质,并禁止豆芽经营者经营含以上物质的豆芽”,明确了对该问题的“监管红线”.凡在豆芽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违反上述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管、农业等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既然国家禁止了不准去使用,生产经营者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严格实施。但是6-BA在豆芽的发芽过程当中使用以后有没有毒是一个科学问题,允不允许使用是管理问题,不要简单的禁止使用一种物质就说是因为它有毒才禁止的。”胡小松表示。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