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分论坛上,食品添加剂问题很受关注。与会专家表示,不少民众谈食品添加剂而色变,其实,食品添加剂只是现代食品产品中的一样必需品。据国内一家媒体做的食品安全网络调查显示,有32%的网民认为食品使用添加剂会造成食品的不安全。
有这么多人对本应是常识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问题不了解,甚至对其存在恐惧心理,说明目前民众接受的食品安全信息并不充分,正向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所以,正如与会的一位学者所说,随着社会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期待也在不断上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也在不断严格,这也印证了那句话: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在路上”,这一表述呈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同在。我们看一个例子,目前周黑鸭和绝味正在冲刺IPO,但绝味的发展和经营模式却存在一些隐患。媒体调查发现,绝味食品在管理下属众多加盟店时,并没有与之规模相匹配的管理机制和平台。部分地区加盟店存在层层分管现象,即子公司负责区域内产品供应,每个地区有相应的负责人或者承包人,负责人在辖区内开设各个店面,也就是说绝味食品总部或将很难确切了解各个地区情况,以及对各个地区的消费者所反映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由于分管的级数过多,在执行和管理程度上,不免出现客户的终端体验与企业的理念背道而驰。而已经由多家媒体曝光出的问题,多是由此而引发的。
像谋求上市一样,食品行业中想赚快钱的企业多的是。一旦求快,难免会想走捷径,投机取巧。比如现在市面上比较热销的酸奶,品牌很多,产品种类更多,而且价钱一款比一款贵。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酸奶贵点可能品质要稍微好一些,但乳品行业的成本都十分透明,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敢卖高价的酸奶所用的原材料都不会差,也差不多。而有不少企业把价格定得很高,多是基于酸奶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试图寻找差异化,玩概念炒作。
有在产品上玩概念的,如在酸奶里面特别添加粗粮谷物、进口果酱果料、水解胶原蛋白粉、浓水牛奶蛋白,或多种益生菌的;有在工艺上玩概念的,如推出分层果酱酸奶,用传统酸奶工艺发酵等等。这些概念听着挺新鲜,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差异化”只是一个说法,多是人为作出来的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