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八大食品热点

2017-01-135888.TV 新闻资讯

2016年八大食品热点图片

2017年1月6日,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公布了2016年八大食品安全热点,并邀请权威专家解读。它们分别是:

澳洲进口奶粉吊销许可证。2016年11月,澳大利亚百年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维爱佳乳业被暂停在华注册资格,成为当年第二家澳洲被暂停入华的乳制品企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2016年乳制品热点事件中,进口问题反倒很多,主要是酸度超标、标签不合格等。对比来看,我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99.75%,保持在较高水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料乳安全、霉菌毒素污染、兽药及农药残留等。

玉米粉“被壮阳”.2016年4月,有报道称,不法分子将“伟哥”主要成分西地那非掺入玉米粉冒充保健食品。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金宗濂:西地那非不在保健食品允许使用的原料目录内,加入到玉米粉中属违法添加。目前,“壮阳”不在保健食品可标注的健康功能之列,一旦标注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注意两点:一看有没有“蓝帽子”及批准文号;二看说明书,自己是否为适宜人群。

抗生素与兽药残留。2016年2月,复旦大学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79.6%的上海学龄儿童尿液中检出21种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刘秀梅:养殖业确实存在抗生素及兽药使用不规范问题,这会影响到食品安全的前端。我国有明确的兽药使用标准且与国际接轨,但需加强源头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饮用水“氮气门”传言。2016年4月,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称某品牌包装饮用水添加氮气且未标识,并怀疑为工业级氮气,后经调查没有违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孙宝国:食品级的氮气作为合法食品添加助剂,国家有安全标准进行监管,正规食品企业会按照相应规范严格管控原料生产过程和成品。在饮用水中使用氮气,这是一种成熟工艺,因为它的安全性高,所以规定不需要标注残留量。而且,食品级氮气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能有效防腐、延长保质期,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

100%果汁配料表中含有纯净水。2016年7月,有媒体报道,消费者在购买标称“100%纯果汁”时,发现其配料表中有纯净水,认为这是商家故意炒作概念。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胡小松:100%果汁的配料表中标注含水是正常的,消费者应正确理解。100%果汁确切的叫法是“复原果汁”,是先从果汁中除去一定比例的水分,将其变为浓缩果汁,便于保存和运输。之后,再添加适量的水分,将其还原成与原果汁成分比例相同的饮品。通俗地讲,就是浓缩果汁和水还原而成的果汁。采用浓缩果汁进行加水还原制作纯果汁,已经是国际通用的加工工艺,在产品名称上标注100%,是如实告知消费者内容物的果汁浓度。建议行业加强监管,保证生产企业将“100%果汁”复原成原果汁浓度;相关国家标准亟待制定,避免某些企业生产与其标称果汁含量不符的饮品。

“胶水牛排”引发关注。2016年12月,网上消息称,澳洲肉类市场流入大量“重组牛排”“胶水牛排”,都是用“次品肉块+肉胶”拼接的。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是用畜禽肉为主的原料经搅制或切割后加入添加剂,使用时需二次加热的非即食类的肉制品,肉串、丸子类都属于调理肉制品,这项技术在国外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此次事件中,诸多报道提及用次品肉块、肉胶拼接为“重组牛排”,这容易使消费者误解卡拉胶和“重组技术”.事实上,声称的“次品肉块”其实是肉在上市前进行了分割或肉块在修整过程中产生的碎肉,但绝不等同于劣质肉。“重组牛排”中使用的卡拉胶不等同于工业用胶,它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只要在规定限量内使用,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消费者在购买调理肉制品时应注意:一是看标签,科学分辨,原切牛排会标注为生鲜肉,调理牛排则加了各种添加剂;二是充分加热后再食用,因为加工周期越长,滋生微生物的几率可能越高。

剩下的两大热点分别为:央视曝光黑心作坊入驻网络外卖平台引发的网络食品安全隐忧、因职业打假人盯上食品标签引发的标签是非。

专家表示,保障公众健康是网络食品监管的底线,必须构建规范严格的立法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共治;企业应避免标签漏洞,保护消费者权益。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