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被誉为大自然赐予人类“接近完美的食物”,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营养食品。奶业发展事关民众健康、国计民生和民族未来,意义重大。经过60余年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后的整顿和振兴,我国奶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现代奶业建设正稳步推进,已具备创民族品牌、建设世界奶业的基础和条件。
为权威、、系统展示我国奶业发展和质量状况,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奶业协会组织编写了《奶业质量报告(2016)》,并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

从报告获悉,奶业是我国畜牧业中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也是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民众关心的民生产业。近年来,我国奶业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势头,但也经历了2008年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沉重打击。2008年以来,国家出台和完善了奶业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大力开展奶业整顿和振兴。在奶牛养殖环节,不断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奶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奶业生产水平和奶源质量不断提高。在收购和运输环节,开展奶站清理整顿,严格准入管理,坚决取缔不合格奶站,奶站数量从2008年的2万多个减少到8500个,奶站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检测手段和人员素质水平显着提升。生鲜乳运输车全部实现专车专用,持证运输。在乳品加工环节,落实《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对乳制品及婴幼儿奶粉企业生产许可进行重新审核,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大力推进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有力保障了乳品质量。
经过八年奋战,我国奶业实现了振兴发展,产业面貌焕然一新。一是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5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87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人均奶类消费量36.1公斤,比2008年增加5.9公斤。二是现代奶业建设步伐加快,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了28.8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合作社超过1.5万个,是2008年的7倍多;伊利、蒙牛、现代牧业、光明、三元、君乐宝、飞鹤等奶业前20强企业乳制品产量、销售额分别占的51%和5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是乳品质量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澳大利亚限量值。四是乳品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主要乳品企业生产设备、加工技术大都源自厂商,管理运营达到先进水平,其中伊利、蒙牛进入世界奶业20强;君乐宝婴幼儿奶粉通过公认的食品标准(BRC)A+认证,其婴幼儿配方奶粉经香港的严格检测和审查,已经进入香港市场;现代牧业、飞鹤乳业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提交
通过《奶业质量报告》,定期发布奶业权威信息,对客观反映我国奶业发展、监管和质量各方面情况,为消费者、奶业生产者、政府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回应社会关切、普及乳品知识、引导健康消费具有重大意义。
奶业协会副会长兼谷继承主持并发布《奶业质量报告(2016)》,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北京)中心主任、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加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受邀请出席发布会。央视新闻中心、人民日报、新华社等60余家新闻媒体受邀参会。
我国奶业质量关系到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人民群众有需求、有期待,因此,我国奶业必须要发展,乳品必须要优质,民族奶业必须要有竞争力。当然,现阶段我国奶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和困难,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八到十年的不懈努力,实现民族奶业的振兴。这是一个曲折、艰苦的奋斗过程,需要各方合力,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支持,希望新闻界的朋友对奶业发展给予更多关心关注,把国产乳品质量的情况告诉消费者,把我国奶业焕然一新的产业素质展现给消费者,把全行业齐心协力建设现代奶业的信心和决心传递给消费者。同时,希望消费者更多地了解乳品和饮奶知识,做到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共同推进我国奶业健康持续发展,开启奶业转型发展新未来。
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2008年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发生后,国人代购和国外奶粉的事情不断发生,甚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您看来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国内的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国产奶粉和乳制品吗?
王加启:首先感谢主持人和提问的媒体朋友,个问题往往压力算大的。各位朋友,今天2016年8月16日距离2008年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已经整整八年了。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国奶业的管理方面、技术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应该说是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敢于担当,而且是卧薪尝胆,扎实工作。应该说到现在八年过去以后,使得我们国家奶业质量的整体状况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实现了浴火重生。
提交
我想从三个方面给我们各位媒体朋友进行交流:个是在质量监测的科学客观的数据方面,这八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自2008年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以来,农业部连续七年实施生鲜乳质量监测计划,抽检样品的数量达到了15.1万批次,三聚氰胺连续七年的合格率都稳定在,我们这15.1万批次的样品分四个方面,一个是营养指标,第二个是卫生指标,第三个是健康指标,第四个是污染残留物指标。这四大类指标总共是67项参数进行检测。那么这个检测的结果应该说到2015年,我们生鲜乳的质量的合格率达到了99.34%,我们国家乳制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9.5%。这两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能得出两个结论:个结论是在我们国家的所有食品里面,奶制品的合格率达到了的水平,跟我们吃的所有的农产品、所有的食品相比,奶制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食品之一,这是我们经过科学的检测分析判断后得出的个结论。我们得出的第二个结论就是我们把我们国家的检测结果跟上的进行对比,我们连续比较了欧盟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在2013年、2014年的检测结果,那么我们的合格率要高于欧盟目前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乳制品的质量状况与上相比也不差,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就从国内和这两个方面相比,应该说我们经过八年的努力,我们用数字—15万批次的资料经过科学的分析形成了这两个基本结论,也是基本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