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春节期间,云南富源的“大河乌猪”品牌猪肉在昆明市场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成为昆明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该市的“大河乌猪”专卖店每天销售猪肉上十吨。
大河乌猪原本是云南省富源县的一个地方猪种:被毛乌黑,毛尖略带褐色,在阳光照射下显黄色,俗称黑火毛,体质结实,体型匀称,各部位结合良好;额部有菱形浅皱纹,耳尖下垂,体躯较长,背腰平直,胸部宽深,后躯丰满,腹部紧凑,四肢健壮,肢蹄结实;具有肉质好,瘦肉率适中,生长快,耐粗饲,抗逆强等优良特性。作为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富源县委、县政府从1994年即开始确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力打造“大河乌猪”这个品牌的发展方向。
2003年2月,经过9年的选育、扩群,大河乌猪被农业部审定为国家优良猪种。 富源县决定打造品牌同时也要走市场化运作,开始上项目、建基地、育龙头。2005年5月,云南省的民营养殖企业——云南东恒集团投资陆续5600万元兴建了一个集饲料生产、大河乌猪养殖、屠宰加工、火腿加工和发酵肉制品等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基地。到2006年8月,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分会对“大河乌猪”进行的鉴定显示:大河乌猪肉质细嫩,腌制成火腿色、香、味俱全,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建立激励机制和培植龙头企业,是富源县打造大河乌猪品牌的两大关键。该县实施大河乌猪“扶百帮千带万养殖工程”,每年实际投入超过2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规模养殖和深加工;其中对饲养母猪户分别给予6000-5万元不等的奖励;对年出栏肥猪的龙头企业和养殖场分别给予5000-2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新建屠宰厂、深加工厂每家分别给予15-30万元补助;对开设销售门店每家分别给予2-5万元补助。此外,每年划拨120万元作为大河乌猪原种保护、选育提高的补助经费。
去年12月,云南东恒集团以“大河乌猪”为原料,以引进意大利技术和设备生产作为核心技术生产加工的“欧乐亚”牌发酵肉制品已成功登陆北京、上海市场,得到高端消费人群的普遍认可。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市场动向标志着我国肉类工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端肉制品将逐步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角。另据介绍,云南东恒集团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陆续已形成出栏种猪和仔猪3万头、出栏肥猪10万头、屠宰肉猪20万头、深加工各类肉品3万吨的规模。2010年,富源县以大河乌猪为主导的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6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830元,占总收入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