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厦门市三局——厦门检验检疫局、厦门海事局和厦门港口管理局出面,为提升厦门港竞争力,共同签订《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促进厦门港提升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这是首份跨行政区域的地方海检港合作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三局将在六个方面探索建立合作机制:
港口EDI等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建立EDI(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需求互通、标准互通、程序互通、动态互通,进出境旅客、船舶、货物及其警示通报和放行信息共享,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和检验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预见性,缩短船舶和货物在港停留时间。
执法联动机制。对出入境人员、交通运输工具、货物的管理,既发挥各自职能,又注重加强协作配合,做到互信互认,推行港口、场站的进出境船舶(车辆)、集装箱、货物联合查验监管,互通举报投诉信息、合作调查取证,打击逃避监管行为。建立进出码头、场站的集装箱、货物、拖车等信息的共享机制,强化电子闸口放行功能。
防止海洋污染合作机制。组建危险货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合专家组,合力开展危险货物检测鉴定、海洋污染源查找鉴定。建立危险品运输信息全过程监管体系,适应多式联运危险品管理的需要。切实执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等规定和标准,加强口岸执法一致性。
疫病疫情防控合作机制。及时互通情况,配合落实国内外发生重大疫病疫情等应急检疫措施,构建多层面的联防联控机制,做到及时切断传染源,共同维护国门。加强对出入境船舶、食品供应、压舱水和垃圾废弃物等方面的监管,互通信息,互相支持配合,确保严密监管。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联合举行口岸疫病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协同处置疫病疫情的能力。
口岸通航设施保障机制。加强港口、码头、航道和口岸设施在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合作,督促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协同推进完善口岸设施功能,互相提供设施利用便利,促进口岸监管能力的提升。
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各方及其分支机构立体协作网。由三方轮流主持召开联席会议。指定联络部门负责商定协作内容,落实定期通报沟通。出台相关措施,促进各方分支机构形成立体协作机制,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厦门检验检疫局局长詹思明表示,厦门海检港合作的顺利启动,不仅有利于厦门航运枢钮港建设,对于促进福建省港口群整合也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蔡良涯也认为,此次检验检疫与港口管理、海事管理等3部门“牵手”,必将加快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格局,为打破部门瓶颈推动跨行政区域港湾一体化积累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