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一五”,石门县茶产业也和其它各行各业一样,得到了蓬勃发展,可以慨括为:“走出低谷,创造辉煌”。
“十一五”期间“五大变化”
产业发展,地位大提高。新发展良种茶园33800亩,全县茶园突破11万亩,是国家农业部长江中上游优质绿茶出口重点县、茶叶百强县(第19位)、名茶之乡、百姓信任的五个产茶地(县)之一。
质量提升,品牌大提高。“石门银峰”先后获“中茶杯”特等奖、湖南十大名茶、地理证明商标、湖南省着名商标和“中绿杯、上海、北京茶博会”多次(种)金奖,2010年评为湖南省四个公共品牌,度、美誉度提高。
基础加强,投入大增加。国家退耕还林(茶)、农业综合开发、交通建设等项目,投入产业开发资金达3000多万,改善了茶区路、电、水、生态和茶园基础设施;频振灯、采茶(制茶)机械补贴310万元,改善了茶农茶厂的生产基础,县级财政投入“茶禅一味”文化和品牌宣传资金达300多万。
宣传到位,形成大声势。连续8年的茶禅文化研究和“挑担茶叶上北京、请喝一碗石门茶”宣传,形成大声势,造成大影响,推动大发展。
科技兴茶,素质大提高。全县进行了多层次、多方式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训,获各级(高、中)评茶师、制茶师、茶艺师、农艺师300多人,10万茶农基本掌握了有机茶、无公害茶生产知识和技术;石门列入国家茶叶科技体系示范县,白云山是示范场并获茶叶学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
二○一○年的“八大亮点”
一、“石门银峰”成为上海第十七届茶文化节指定用茶,并借助世博会平台,漂洋过海。渫峰、壶瓶山等企业相继到上海、深圳、长沙各地,开设连锁店、专卖店43家,销售渠道扩大,市场扩大,茶业效益提高。
二、“石门银峰”品牌整合,确立为全县主导品牌,面向征集广告宣传用语3万多条,从中评选出“品石门银峰,悟禅茶一味”为公共广告用语,拍摄“国饮禅茶,石门银峰”在中央7台、湖南经视等多家电视台播出。
三、组织国内级专家,再次修订并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石门银峰”标准,现在,“石门银峰”已成为省内甚或国内茶行业的、的行业标准之一。为更好、更快、更高提升“石门银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增强。继白云山、壶瓶山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后,石门渫峰名茶公司又通过科技强茶,今年新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而壶瓶山茶叶公司与长沙湘丰茶业合资,强强合作,2010年完成期投资3000万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安溪茶厂、寨垭茶叶合作社等一批企业,加强技改,实力大增,也正在申报并可望发展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成为石门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动力。
五、首届桩巴龙杯“石门银峰”制茶大赛,62个样品(48个选手)竟争,决胜出8个制茶师、12个制茶师。
六、生产形势好,销售创新高。干茶产量7350吨、综合产值2.3亿元,创历史新高,特别是秋茶价格比上年增长30%左右,创历史,全县茶叶无一库存,“石门银峰”名优茶早在10月份就脱销。
七、对外影响不断扩大。一是团队精神增强,上海、长沙、深圳、北京各地茶叶展销会,石门县茶叶企业抱团宣传“石门银峰”,声势大影响大;二是在的首届“国饮杯”大众茶评比中,渫峰、白云山选送的红、绿茶,获“一个特等、二个一等”奖,占湖南省获奖近半数,显示了石门茶的品质优势和实力;三是湘茶品牌评选,“石门银峰”成为全省四个公共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