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内乳企拿到了各自生存的“判决书”。
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乳业整顿和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结果,1031家乳制品企业和14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中,仅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
“目前整体审核通过率不足55%。”4月8日,河北省奶业协会袁运生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对此分析,这也意味着国内乳业格局将会重新划分。
压力更大
4月7日,苟秉兴在公司忙到很晚。
作为河北省张家口长城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乳业)总经理,自从企业通过此次审核后,他加班的时间明显更多。“压力更大了。”
苟秉兴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坦言,乳企通过审核不容易,通过后也不轻松。他透露,长城乳业在产品方向上要逐步走高端市场,对产品的质量、品种等提出了更多要求。
同样的境况在石家庄新世达乳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达乳业)董事长雍海翚体现。
新世达乳业是河北省首批通过审核的乳制品企业。雍海翚说,企业通过审核后,反而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了。4月8日,雍海翚向新金融记者直言,“不改变还是被淘汰。”他介绍,新世达乳业这次仅在工厂监测能力上就投入了300多万元,现在还在加大投入,进一步规范生产设施、培训员工等。
新金融记者调查发现,即便已经通过审核的乳企,有的企业在选择转型或积极寻找“靠山”。河北一家乳企负责人向新金融记者透露,他所在的企业目前通过了审核,但是未来的资金投入、产品竞争上面临的压力会更大,现在正在积极寻找国内的大型乳企或者区域龙头企业进行合作,被其委托加工产品。
“乳企通过重新审核只是一个准入门槛。” 河北省奶业协会袁运生表示。据悉,按照规定,对通过审核后获证的乳制品企业出厂产品,除了乳企本身进行三聚氰胺等项目检测外,质检部门每周还会对其进行抽检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企业需对出厂产品批批检验,质检部门也会加大抽检力度。
“这次通过后业内必定是一次洗牌,目前已对A股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天津一证券公司分析人士认为,乳业企业上市公司不多,从目前行情分析,已对乳业上市公司如伊利乳业、光明乳业等企业的股价走势产生积极影响,甚至对相关的食品企业也产生了利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