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制造2025》,做好“发展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2015年9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主持召开部分行业协会座谈会。会议听取了各行业服务型制造发展情况介绍及对编制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冯飞司长强调,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编制好发展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参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行动计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机械工业联合会、纺织工业联合会、轻工业联合会、钢铁工业协会、包装联合会、建材工业联合会、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我会常务副会长兼王跃中、秘书处副处长胡正阳出席会议,王跃中做《我国包装行业服务型制造的思考》的工作发言。
王跃中指出:目前制造业的服务化呈现出3种态势,一是制造业企业的产业价值链逐步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二是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逐步多元化,三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水平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呈正向相关。我国服务业制造又有三种情况:种情况,服务供应链以产品生产为目标的全过程服务(产品供应、装备提供、技术保障等)与支持;第二种情况,制造行为当中服务性收益占比日益增大,主要指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面向客户的高品质的服务保障更加完善(售后服务、租赁服务等);第三种情况,出现了没有工厂的制造企业和没有制造行为的工厂。表现为品牌厂家协同生产制造,只保留研发、设计以及营销网络,生产制造采用代工和外包方式。协同制造模式下,生产的工厂服务化了。
针对包装行业,王跃中表示:包装工业实际上就属于服务型制造的范畴,只是服务和制造的水平还不高,服务与制造结合得还不好。我国包装工业长期以来处于价值链低端是因为我国属于包装生产大国而不是包装制造大国,整体规模(体量)大,有24万家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小微企业居多,制造和服务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企业创新能力低,服务意识差。解决之道,一是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产业发展观。在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传统界限正在快速消失,传统制造业意味着有形产品的生产,但今天的消费者需要的则是将有形物和无形服务捆绑在一起的产品;二是把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任务,推进传统制造业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的服务模式转变,形成服务型制造这一新的制造方式;三是把推进服务性制造业作为国家重大专项进行扶持;四是树立典型,培养示范企业。要在全行业推广胜达集团、深圳美盈森、厦门合兴、东经控股、上峰集团、永发印务、天津长荣、杭州中亚等“两化融合”工作开展得好,基于网联网技术开展智能制造、一体化服务、个性化服务进展快的先进经验;五是搭建基于行业数据统计、分析、发布的信息平台,建立基于信息管理和云制造的网络,建设基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智慧包装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包装企业和包装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业务支持和数据服务。
王跃中还对国家层面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