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省瓶装饮用水协会2011-2012年度会议,首先,感谢瓶装饮用水协会对质监工作及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支持,这几年,瓶装水协会与质监部门配合较好,在质监部门组织开展的饮用水专项整治、日常监管、教育培训工作上做了很多工作。下面,结合部门工作职责,我通报两个方面的情况,即瓶(桶)装饮用水2011年的产品质量抽检情况和质监部门2012年对瓶(桶)装饮用水监督管理方面将采取的措施。
一、关于全省瓶桶装饮用水的产品质量抽检状况
1、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食品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食品生产企业、协会、监管部门的几方努力,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必备条件逐步完善,日常管理逐步规范,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升,其中,2011年共监督抽查瓶(桶)装饮用水670批次,合格575批次,不合格95批次,合格率为85.8%,较2010年的78.1%上升了7.7个百分点。
但总体来看,瓶(桶)装饮用水的合格率仍然偏低,甚至可以说是拉了全省加工食品产品质量的后腿。2010年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有211批次不合格,占全部食品不合格批次数的31.63%,监督抽查合格率在所有加工食品中倒数第三;2011年饮用水85.8%的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较全省加工食品的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为96.4%)低10.6个百分点,在所有加工食品中也还是倒数第三。
对这两年监督抽查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问题还是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如:2011年共有95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76批次,占不合格批次数的80%;其他指标不合格(电导率、游离氯、溴酸盐、亚硝酸盐、高锰酸钾耗氧量等)19批次,占不合格批次数的20%。
2、餐桌污染抽检情况
根据省食安办的工作部署,我局于2011年底,还组织对全省饮用水生产企业进行了治理餐桌污染专项抽查,抽查项目为微生物指标。共抽查73批次产品,合格70批次,合格率为95.9%,低于治理餐桌污染98%的要求,是“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几十项治理指标中一个不达标的项目,也是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未达标的项目之一。
二、2012年瓶桶装饮用水监督管理将采取的措施
针对当前瓶桶装饮用水行业存在的质量合格率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2012年,省质监局将对瓶桶装饮用水继续开展专项治理,具体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