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25日),市梅湖水质净化中心二期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意味着该中心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从10万吨提高到了20万吨,惠州水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取得这一成绩,该中心党支部功不可没。
梅湖水质净化中心建成投产之初,为把有限的经费全部用于厂区建设和购置设备,中心以施工队的旧工棚为办公和生活场所,生活设施极为简陋,分菜吃饭均在露天,且没有自来水供应。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水质净化中心全体党员没有任何怨言,他们工作在前、吃苦在前,脏活、重活抢着干,苦活、累活埋头干,较好地完成了水质净化中心的建设任务。
开展技术革新
污水处理量增至11万吨/天
党支部一班人立足现有设备,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技术部门的几名党员为增强现有设备污水处理能力,认真研究各种设备的性能质量,仔细计算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现有设备进行了优化组合,在没有增加任何经费的情况下,将污水处理量增加到11万吨/天。设备部门的几名党员根据生产用水情况,主动提出建议,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把处理后的水回收重复使用,每天节约生产成本千元以上。
脏活累活冲在前
冒着沼气中毒危险维修设备
在二期工程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党员带领技术人员不分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参与调试设备,尽快熟悉相关操作。去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进水泵房的粗格栅被一头死猪卡死。党员翁修强、邓应军等闻讯后,立刻冒着暴雨跳进水中,将死猪拉出来,了机器正常运转。维修班党员张展辉在排除粗格栅故障时,经常个下到离地面十六、七米深的进水泵房进水层的污水、污泥中,冒着沼气中毒的危险在井下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