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昨日从省水利厅获悉,历来被国人认为多雨的广东,目前节水形势很严峻。据专家介绍,一方面广东省年平均水资源丰富程度居之冠,但是另一方面年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100立方米,低于约2200立方米的年人均水平,逼近公认的年人均水资源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
季节性、区域性缺水突出
水利专家指出,广东省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71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83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客水量2361亿立方米。但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局部区域水污染还没得到有效改善,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水质性及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
据了解,广东70%~90%的降雨量集中在4月至9月,入境客水主要以洪水的形式出现,利用难度大;西江流域的水资源相对较丰富,雷州半岛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东江流域因承载了广东大份额GDP而出现水资源紧张状况;局部区域水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地影响我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去年全省供水总量459亿立方米,而废污水排放总量达到了126.9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和建筑废水占63.4%,生活污水占36.6%。
多数市县无节水职能机构
专家指出,广东省节水进程还存在不少路障。
首先是节水意识薄弱,总是吃“广东雨量充沛,连空气都拧得出水来”的老本,节约用水远远没有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与重视。
其次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起步晚,节水思想和物质基础都比较薄弱,为数众多的工矿企业对节约用水仍然持淡漠的态度。
再次是全省城市节约用水开展很不平衡,除广州、深圳等城市步伐较快以外,绝大部分地市节水步伐缓慢。
是节水机构不健全,投入不足,全省绝大多数市县仍然没有成立节约用水的职能机构,人员、经费不够落实,缺乏对节约用水工作的统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