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第十四届农产品交易会落下帷幕,黑龙江省经贸代表团收获沉甸甸经贸“大单”,硕果累累。截至中午12时,黑龙江省经贸代表团参展的110多家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共签订各类合同、协议137个,总金额达到71.72亿元。其中现场销售617.5万元,经贸效果之突出,品牌影响之大、社会各界评价之好,均超过历届参展展会。
凸显“绿色黑龙江 大粮仓”主题
本届展会,黑龙江省紧紧围绕“绿色黑龙江、大粮仓”这一主题,通过图片、文字和影像等形式,展示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现代化农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农业大省、产粮大省、绿色食品大省的新形象。既注重展示 “绿色粮仓”产品,也注重宣传“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的产品,共设置粮食、杂粮、山特、蓝莓和其它五大板块,涉及大米、大豆制品、玉米制品、食用菌、山特产品等12个系列、1000余个产品。 在参展产品中,认证产品占90%以上,新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占30%以上。有15个产品获驰名商标,160个产品获省级着名商标,还有富锦大豆、勃利红松籽、居仁大米、延寿大米、长林岛金红苹果、东宁黑木耳、肇州糯玉米等30个产品参加“农交会”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参展产品档次高、包装精美,改变了过去包装粗糙、色调单一的形象,令国内外客商耳目一新。
“龙江绿”受青睐 现场销售极其火爆
黑龙江省把现场销售、贸易洽谈和产品展示有机结合起来,以展促销,以销促谈, 展区人气旺盛,购销火爆。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前来购买洽谈的客商和观众近3万人,高峰时候每天近5万人。昆明市民对产自黑土地、源于大森林的龙江绿色食品情有独钟,特别是对大米、杂粮、豆制品、蜂蜜和木耳、蓝莓等产品表现出了强烈的购买欲望,许多展位出现了排队、市民拉着购物车批量采购的情景。来自昆明市西山区的李女士讲:“黑龙江绿水青山,绿色食品品质好,货真价实,我和朋友连来两天,买了大米、黑木耳、还有小米、杂粮、松子、蜂蜜,花了2000多块。”餐饮业的刘先生说,黑龙江大豆好,今天难得一次能和这么多龙江企业家面对面地交流,已和青冈昌盛豆制品厂签订了300多万元的豆皮购销合同。
经贸成果突出 签约大单成亮点
展销期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备受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欢迎,每天选购洽谈十分热烈,销售成效超出预期。特别是通过推介交流,各参展企业积极与国内外企业和有关方面接触,取得了较好效果,一笔笔“大单”不断将活动推向高潮。其中哈尔滨市与昆明市签订绿色、有机粮食购销合作框架协议,项目金额25亿元;绥化市政府与鲜食玉米产业联盟签订绿色有机鲜食玉米购销战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22亿元;齐齐哈尔市与北京富德康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绿色有机食品全产业链开发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协议金额18亿元。
绿色旋风吹遍线上线下 电商采购特别踊跃
黑龙江参展企业展出的产品一改以往“粗放式”的包装、营销模式,突出个性化,一切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推出更加“精细”的包装,更贴近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营销模式,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让消费者随时能购买到真正的“龙江绿”。肇东市熙旺谷物种植合作社总经理韩国庆告诉记者,此次展销会,他们带来了350克、400克、450克小包装的各色杂粮,虽说包装成本较以往高出不少,但是消费者更青睐小包装产品,产品的销路较以往顺畅了很多。
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唐雪源介绍,展销期间,参展企业先后与800多个电子商务公司(微商)进行了接触,其中有意向合作者达到600多人。海林森宝源天然食品有限公司、 大庆乾绪康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日均接待电商(微商)客户都在100人以上。其中有“网购”意向的占三成左右。无论精心设计的产品包装,还是O2O的时尚营销方式,在这次展会上都不难发现,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企业正在以提供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向更高端、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农交会”期间,黑龙江省还举办了黑龙江大米网及绿色食品品牌推介会,展示了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投资潜力,推介绿色食品品牌和招商项目,切实加强了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往来, 促进龙江农产品加快实现“卖得好”, 并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 ,有利助推“龙江绿”挺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