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21日,黑龙江省组成绿色食品展团参加了在内蒙古包头市举办的第十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简称“绿博会”)。期间,黑龙江省共签订合同(协议)49个、合同(协议)和现场销售金额1.67亿元(其中现场销售51.2万元),比上届增长13.5%和9.80%。获得组织奖和9个产品金奖,居各展团前列。
据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世润介绍,本届“绿博会”由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内蒙古农牧业厅和包头市主办,展区面积4万平方米,设置2000个标准展位及公共区域,同时设置绿色食品生资展区、电商平台展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特色产品展区、牛羊肉精深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展区、草原民族风情特色展区、现代农牧业机械装备展区和吉尼斯世界纪录大火锅展区。黑龙江省精心组织62家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和500多个产品参展,参展组织工作周密,宣传引导得力,品牌推介效果好,洽谈交易热烈,各界满意度高。
(一)农业部高度肯定。开幕首日,农业部副部长、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农业部总畜牧师马爱国,以及农业部农产质量量监管局长广德福、农业部农产质量量中心主任张华荣,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等领导纷纷参观黑龙江省展区并给予高度评价。陈晓华副部长在视察展区时,认真听取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和参展工作汇报。他说,黑龙江是粮食生产大省,对国家贡献大;参展产品质量好,档次逐年提升,要进一步通过宣传展示叫响品牌。
(二)现场洽谈格外活跃。黑龙江省通过媒体宣传、场内推介和室外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参展企业和产品,吸引各地农产品经销商和采购商踊跃咨询洽谈。在呼和浩特市从事农产品经销多年的刘女士讲:“这次参加绿博会,主要就是奔黑龙江展区来的,已经和一些参展企业达成经销大米、黑木耳、杂粮、蜂蜜的协议,金额超过500多万元。在张家口从事农产品批发的王先生说,经销黑龙江农产品好多年了,难得一次能和到这么多企业面对面地交流,一次就签了3个代理黑木耳和豆制品销售的 “大单”儿。许多采购商带着渴望心情奔黑龙江省展区而来,又揣着大批“订单”满意而去。现场问卷调查表明:参展经销商和观众对我省满意度高达90%以上,特别是对绿色食品食用菌、豆制品、杂粮等展品格外青睐。
(三)新成果得到展示。黑龙江省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当前消费市场变化的新形势,精心组织绿色食品骨干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携带大米、杂粮、食用菌、豆制品、山特、蜂产品、蓝莓制品、玉米制品等优势产品在包头“绿博会”登台亮相。在参展企业和产品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接近50%,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超过90%,特别是新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超过三成,以蓝莓、玉米、大豆、干果为原料的果糖、果酒、饮料等“即食”、“即饮”产品明显增加,不仅展示了十八大以来绿色食品发展的新成果、新变化,也成为本届“绿博会”的一大亮点,深受各方面欢迎。
(四)交易效果比较突出。黑龙江省把绿色有机山特产品、蜂产品和杂粮三大类产品作为主推产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搭建企业与市场对接平台,无论现场销售,还是订单销售都比较火爆。合佳欢绿色食品商贸有限公司仅开幕当天就现场销售3.2万元,总经理何玉松非常后悔:货带少了;神顶峰和青冈昌盛豆制品首日现场也销售近万元。初步统计,展会期间,黑龙江省参展企业与各地客商达成代理、合作和销售合同(协议)平均为0.79个,每个企业实现合同(协议)金额平均接近270万元,均高于上届。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不仅与20 多名客商互留了联系方式,而且还与石家庄、太原、榆林等地客商达成3项协议,金额达到600多万元。农垦龙王时代分别与呼和浩特、包头、承德、银川和兰州等20多家高端商超达成产品代理、销售协议,进一步健全了西北地区销售网络;首次参加“绿博会”的哈尔滨好迪娜食品有限公司和宁安市海响水稻种植合作社也分别与20多家绿色食品销售实体店和电商达成合作意向。
(五)“互联网+”元素凸显。黑龙江省注意创新参展和销售形式,引导企业通过现场制作、现场品尝等方式,与消费者展开互动,达到宣传和推介产品的目的。特别是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参展水平,扩大参展效果。期间,黑龙江省参展企业先后与200多个电子商务公司(微商)进行了接触,其中有意向合作的150多人。伊春市忠芝大山王酒业有限公司 、桦川县五良纯生态农业合作社 、董氏兄弟农业和海伦原野食品日均接待电商(微商)客户都在50人以上,其中有“网购”意向的占三成左右。肇东市黎明镇熙旺谷物种植合作社与80多名客商和普通消费者接触交谈,有网购意向的超过50人,还和马来西亚客商达成200多元的有机小米销售合同。森工集团参展企业四天内接待咨询、洽谈的电商近百人,还与内蒙苏、河北、陕西、宁夏等地电商签订产品代理协议7个,价值超过1000万元。一些参展企业深有感触地说,前些年的采购商基本以做实体店的为主,今年则是实体店商和电商竞相发展,产品销售由过去“一只手”变成了现在的“两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