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坐堂 看病不难

2012-05-235888.TV 食品协会
    粤建立中医“治未病”网络,为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破题。
    家门口的中药店里,一位老中医望闻问切,患者拿着抓药或请药店代煎,方便又快捷。这种老广熟悉而又久违的“中医坐堂”情景,近年终于以合法身份重出江湖,今年将在全省推广。
    “广东今年的深化医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鼓励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这其实就属于幸福导向型产业。”分管卫生工作的副省长雷于蓝近日就此到深圳专题调研。她告诉参与调研的本报记者,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一大亮点,就是在首次提出“幸福导向型产业”这一新概念,其中健康服务产业排名。广东要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到2015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立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让城乡居民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方便、有效、价格合理的中医药医疗和保健服务。
    老中医治感冒 既方便又有效
    一走进深圳华侨城波托菲诺社区的“和顺堂”国医药馆,一股浓郁的中药香味扑鼻而来。社区居民陈女士说,她的孩子感冒咳嗽,前几天来这里找老中医开了三剂中药,舒服多了。
    “北京有个同仁堂,深圳有个和顺堂”,是近年深圳中医药界的一个新说法。深圳“和顺堂”董事长宋钢说,他们是成立于2005年的经营精品中药饮片的民营企业,不仅卖药,还请老中医坐堂开方,实施“名药+名医+名店”的连锁经营模式。
    深圳“和顺堂”2007年成为首批“中医坐堂”的试点,拥有150多名由各地退休名老中医组成的“和大夫”团队,深圳各个连锁门店的日均门诊量1000到1500人次,年接诊50万人次以上,相当于一个中型医院。
    上周五,副省长雷于蓝专门到深圳“和顺堂”调研。她说,和顺堂创新性地将连锁经营模式导入传统的“中医坐堂”,让各地退休名老中医发挥余热,方便群众在社区寻医问药,探索了一条发展传统中医药、缓解看病难的新路子。
    “中医坐堂”曾遭禁 广东率先试点恢复
    记者调查了解到,“坐堂行医”曾是传统中医的存在模式,但前些年一些药店的坐堂医生出于经济利益驱动,开“大处方”误导、诱骗病人购买药品、保健品,导致2001年被卫生部列为“非法行医”,下令禁止。
    沉寂数年后,中医药根基深厚的广东率先在破冰。2007年深圳成为首批试点,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开展中医坐堂医诊所,2009年初扩大到江门市,同年10月省中医药局下文将试点范围扩大到珠三角九市。2010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推开试点工作。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局局长彭炜说,目前,我省各地共有71家药品零售企业开展中医坐堂试点,其中广州市3家,深圳市42家,佛山市5家,中山市13家,江门市8家。全部集中在珠三角,今年要向粤东西北地区推广。
    坐堂医生只开中药 避免“药托”重现
    “中医坐堂”方便群众,但如何防止重走“医生当药托滥开药”的老路?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表示,将按照国家试点标准,实施严格的准入要求和监管。对于违规药店,坚决取缔。
    根据要求,开设坐堂行医的药店必须独立售卖中药饮片,饮片区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中药饮片质量可靠,品种数量不得少于400种。坐堂医师必须是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正规中医执业医师,而且只允许提供中药饮片处方服务,不能开西药和中成药,避免滥开药。
    “广东目前已经试行医生‘多点执业’,医生可以同时在坐堂的药店和原来所在医院注册执业,方便群众。”彭炜说,近日广东省政府与各地市政府签署责任书,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鼓励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下一步将认真推广深圳等地的试点经验,在坐堂医诊所的准入、服务模式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