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谈论茶

2018-01-255888.TV 食品协会

前言:茶产业作为农业的组成部分,在今年的“两会”上可谓一冷一热。“冷”说的是茶在今年“两会”上没有了往年在会场里抛头露面的“风光”。在中央“八项规定”持续严抓的背景下,跟茶产业有关的“两会”代表都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如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上来。应该说,这个“热”是热对了方向。

深入茶区实地检测茶叶中稀土含量,合理调整稀土含量值的限定;产茶地区政府和企业牵手,共同促进茶文化传播。

加大茶农种茶补贴;扶优扶强,形成“航母”,实现龙头企业带动效应。茶

我国茶产业结构性失衡的风险不断累积,倡导茶为国饮对扩大消费,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政府在制定“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时,将茶产业纳入重要规划之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茶产业“丝茶之路”发展基金,鼓励茶企“走出去”开拓市场。

国家对安化黑茶基地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给予重点扶持,支持新建茶园及茶叶骨干企业技改,支持黑茶产业园区、黑茶大市场建设和品牌推介。

加快推进陆羽茶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并梳理整合我国现有茶叶标准,并将制定《食品国家标准:茶叶》列入国家标准制定年度计划。

“一带一路”战略切实得到了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但由于各国自身发展状态和政策的不同,仍存在着通而不畅的问题。作为特定区域经济的茶行业,也必然会从中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茶产业也同样面临着“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茶产业应该通过减速、提质、增效的新步伐促进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茶产业发展中的喜与忧

今年的“两会”采访中,记者发现“新常态”与“一带一路”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口中的热词,茶产业同样也与这两者紧密相关。“新常态”与“一带一路”给2015年的茶产业带来了走出市场困境的曙光。

记者在与茶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交谈中感受到,他们对于今年茶产业的发展喜忧参半:喜的是茶产业在“新常态”与“一带一路”的引导下步入观念转变与市场转型阶段,逐渐明了发展方向,正在回归理性市场;忧的是茶产业打破市场困境与出口困境难题重重。这需要茶产业突破小农经营模式,解决产能过剩和质量问题,如此才可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新模式。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表示,这种突出重围所走的道路与采取的方式,事实上正是茶产业“新常态”的体现。

而要步入“新常态”,需要茶企主动出击,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政府哺育,要从意识上转变发展思路,打破固有的小农经营模式,到市场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

在这喜忧参半的展望中,记者感到,对于习惯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茶企来说,如何步入“新常态”任重而道远,也许只有抛弃旧模式的“摇篮”,才能在切肤之痛中完成转型,带来一场适应市场需求的革新。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