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5·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系列重点活动之一,由嘉兴市食品工业协会承办的“五芳斋杯”端午裹粽大赛,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围观,各大新闻媒体也特地来到嘉兴报道了比赛盛况。
本次裹粽大赛分市民裹粽决赛、选手裹粽精英赛、外国友人裹粽友谊赛以及台胞裹粽个人赛、家庭赛四个部分。

市民赛:一场精彩的切磋
上午9时,市民裹粽决赛首先开赛。比赛分五组,每组比赛时间五分钟。参与市民裹粽决赛的100位参赛选手分别来自南湖区、秀洲区和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2个街道(镇),它们均是在预赛中脱颖而出的。打壳、装米、包裹、扎线、割线……比赛现场,市民选手们动作熟练、神情专注,不一会儿,一个个体态饱满、造型精致的粽子就在选手们的巧手下诞生了。
在参赛选手中,有不少男选手的身影。来自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水街道石堰社区的徐云根已不是次参加裹粽比赛了,每次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天我裹了23个,比往年有进步。论‘技艺’男选手很难超越女选手,但论心理素质,我们有优势!”徐云根自信地说。来自秀洲区洪合镇的陈阿姨因为太过紧张,数量比去年参赛时有所减少,“重在参与!用这样的方式过端午,意义比结果更重要!”陈阿姨说。
五组比赛结束后,裁判根据选手们所裹粽子的总量、外形美观度、扎线规则度和粽体均匀程度进行了打分。“市民裹粽选手中真是‘卧虎藏龙’啊,塘汇街道永政社区的莫新琴五分钟内可以裹28个粽子,既保质又保量,实力不容小觑。”现场裁判说。
精英赛:一段指尖上的舞蹈
随后进行的是粽子生产企业的选手裹粽精英赛的决赛。来自五芳斋、真真老老、昌记、南湖斋等各县(市、区)粽子企业的24位选手分两组上场对决。“预备,开始!”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选手们双手麻利地上下翻飞,粽叶和线绳在他们的指间舞动起来。每隔10多秒钟,就能有一只美观、扎实的粽子跃入观众眼前,台下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相比之前的比赛,评委们对场的评判要求更为严格。除了数量、无破损等基本要求外,每只粽子的重量必须大于等于100克,否则将不被计分。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来自嘉兴市昌年食品有限公司的陈月仙以30个粽子、质量得分9.2分的综合成绩获得组比赛名。“能在端午当天,在广大市民面前展现自己骄傲的一门手艺,觉得十分荣幸。”陈月仙说。
外国友人赛、台胞赛:一次文化的碰撞
20日下午进行外国友人和海峡两岸同胞的裹粽友谊赛。来自澳大利亚和波兰的14位外国友人,以及40位台湾同胞参与了这两场比赛。“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粽子,这是次裹粽子,心里有些紧张,但能让我更加了解的传统文化,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比赛!”澳大利亚女孩Rhiannen在赛后高兴地说。 终,来自澳大利亚的小伙子Matthew Farrow终以数量分21分、质量分8分的成绩夺冠。
来嘉兴5年、已是第3次参加海峡两岸同胞裹粽友谊赛的周彩云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能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嘉兴端午的文化氛围,也能进一步加深两岸同胞之间的情谊,推动嘉兴和台湾两地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