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年终岁尾,协会研究决定召开此次理事会,目的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新一届理事会三年来的工作,研究协会自身建设问题,分析绿色食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协会下一步工作重点。

刚才,听了秘书处的工作情况报告,感觉到这几年来,协会确实做了很多事,协会的社会影响在不断扩大,会员队伍在不断壮大,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局面。大会还审议通过了增设委员会和调整部分协会负责人等事项。应该讲,三年来,新一届理事会紧紧围绕促进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心任务,依据协会章程,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在扩大绿色食品宣传、深化相关理论研究、探索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在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许可管理等方面也闯出了新路,为提升绿色食品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近几年创造性地开展了绿色食品诚信体系建设,通过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的推荐、遴选与宣传,进一步普及了标准化生产,强化了全行业的诚信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绿色食品企业自律,对于提升绿色食品质量水平和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协会的自身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制度和组织不断完善,队伍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应当看到,与事业发展要求相比,我们的协会工作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桥梁纽带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会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协会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更强有力的措施,扎实做好协会各项工作。
当前,从发展的环境和行业发展的要求看,做好绿色食品协会工作,面临许多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各方面对农产品质量的问题高度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实际上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为好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政策鼓励为协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把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摆到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也为行业协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不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越来越多,而是要发展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农业部归口管理的行业协会有四五十家,在各个行当里面算多的,但从实际看,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作用不明显,还有少部分只是摆摊子。如何把协会办好,是一个大家都关心、期待的问题。我们的协会大部分是从政府机构内生出来的,是体内循环、派生出来的,而不是体外循环应运而生的。这种情况下,如何与社会管理相衔接并发挥好协会的作用,这需要很好地摸索。现在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就是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这个要求很明确,我们协会的定位是行业协会商会类,当然我们也有公益类和科技类的成分,这些政策进一步明确了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协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机遇。
二是产业规模扩大为协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质量工作得到不断重视和加强,绿色食品事业也获得了健康快速发展,生产总量不断扩大,产业水平明显提高,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日益明显。目前,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已超过7500家,产品总数超过18000个,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超过1亿亩。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加强行业的相互交流合作及市场营销等自我服务提出了新的更多的需求,这为协会拓展服务领域,发挥服务功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协会的会员多了,服务对象多了,协会的作用和影响力会更大。产业的发展是协会存在的基础。一个产业是萎缩的,其协会是一定没有生命力的。要越做越大,首先要有产业基础,其次才是工作方式、工作思路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绿色食品、绿色企业、绿色基地越来越多,很多地方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把获得绿色品牌,建成绿色基地,作为推动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采取了许多奖励和督促政策。实事求是讲,绿色食品在“三品一标”发展中起步是比较早的,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很好的办法。我分管这一块工作,就一直在分析,“三品一标”到底是什么样的功能?发展前景到底怎么样?严格说来,无公害农产品是一个基础性的,所有上市的农产品都应该达到无公害标准,这是起码的标准。现在无公害农产品的面积还不到一半,无公害农产品今后的走向是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监管来配合农产品的准入准出管理,只有和这个挂上钩,我们的农产品品牌才有社会影响力,对生产才有促进作用。我们现在要建立可追溯的系统,也要建立准入准出的制度。从哪儿开始?以产品来讲,要从畜产品开始,牲畜标志比较容易查,通过耳标或其他途径。再一个就是无公害农产品,这可能是一个发展方向。关于有机食品,如果严格按标准讲,我们现在的产地环境、资源条件绷得很紧的情况下,真要想扩大有机食品的规模是受到限制的,也没有必要搞的那么高端。有机食品要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服务于高端市场,这可能是一个目标。不是谁都能搞有机产品,不是谁都能吃得起有机产品,在国外也是。所以,我们不要认为有机食品生产会越来越多,这不现实。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打着有机产品的旗号搞坑蒙欺骗,它倒不是假,关键是消费欺诈,是打着这个品牌后价值就成倍增长,而实际上产品质量没有达到有机标准,不是在有机的产地环境下生产的,不符合有机的生产流程,那就不行。关于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有严格限制的区域,它一定是和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的,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吃的是文化,吃的是味道,吃的是一种念想。就像领导同志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的,要有一种乡愁,就是这个意思。发展空间真正比较大的,我看是绿色食品。这在很多地方、很多产品类型上,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绿色食品的发展是很有前途的,而且我们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理论上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