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广东省南海区宣布肉品统一冷链配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关于南海肉品冷链配送的话题又火了起来,官方宣布进入“执法阶段”,各部门数十人联合严查,引得屠户和市场纷纷感叹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
阵势虽大,但严查却更像是场热闹。此政策从去年8月在南海里水试行,直到今年3月才正式发布实施。但中途却遭遇肉牛屠户罢市抗议,更遭遇顺德屠户“反垄断”的上访。南海政府不得不再次调研,向市民解释相关质疑,甚至提出了7月1日至7月15日为“执法缓和期”。如今,“缓和期”已过,执法从严进行。在罗村街道布置的严查队伍中,甚至考虑了屠户抗法的情况,安排了“防暴执法组”。看上去,南海政府已铆足了劲要推行冷链配送了。
然而,政策前期遭遇的质疑至今仍没得到很好解决。南海本土的屠户依旧为成本上涨和“白肉增多”烦恼,对冷链心中埋怨。肉联厂斥资数百万买了冷链车,但至今没看到政府许诺补贴的影子,官方回应,这是下阶段考虑的问题,暂没讨论。而顺德南海屠户的分歧也越来越大,顺德地区的屠户为了进入南海市场,不得不实施“冷链”,但他们的冷链却并不如南海的规范。他们将之前的车加了铁皮、自主装上了空调,然后直接上阵。这些车甚至没能在交管部门和市经信局备案,但这些车却能通过南海的“严查”。南海屠户大呼不公平,顺德屠户则认为自己已让步很多。对此,南海执行严查的工作人员也无可奈何,“需要给他们一点时间适应政策”。
我就很纳闷,既然已宣布进入正式执法阶段,为什么还要再给顺德的“山寨”车辆宽限期呢?如若存在特例,出动六七十人严查的意义何在呢?更让人觉得费解的是,所谓的严查并没有“重罚”做支撑,没有冷链的车辆顶多被劝离,甚至连在场的工商人员也表示,目前此项政策尚没有罚款的依据。当然,罚款只是执法的手段之一,并不能以此来衡量严查的效果。但一旦没有相关制度保障,所谓的严查还真只是看看热闹罢了。
冷链在保障肉品卫生、方面确有一定效果,但能否适应市场还是个大问题。广州的冷链配送也曾热闹一时,但现在已偃旗息鼓。南海的冷链能走多远,或许还需要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