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山西日报》今年5月6日第2看到了一条图文并茂的“晋城市千万大军赴河南打工”的消息,非常惊讶。仔细看后,才知道是咱们晋城市蜂业协会组织阳城县15户蜂农,带着700多箱蜜蜂去河南济源绿茵育种公司基地为种苗商业性转花授粉。“千万大军”指的是千万只小蜜蜂,新闻就“新”在这里。这次蜜蜂授粉,不仅蜂农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种苗基地种子的产量和品质也会提高1倍左右。太行日报、太行晚报、晋城电视台、广播电台、晋城在线也都先后大力度的宣传报道了这个新闻。我是学农的,深知养蜂不仅是获得蜂产品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为农作物转花授粉,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蜜蜂授粉是农业领域继种子革命、塑膜运用之后又一个新的增产增效措施。是潜力很大的一个新兴产业。我带着这个问题同市畜牧局、市蜂业协会的同志对我市的蜂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蜂业发展现状
据了解,全世界近几年年平均饲养蜜蜂6000万箱左右,年产蜂蜜在100-120万吨之间,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蜂蜜1000克左右。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从业人员40万左右,近几年养蜂800万箱左右,蜂蜜产量40万吨,蜂王浆3000多吨,稳居世界榜首,然而年人均消费(食用)蜂蜜却不足100克。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每平方公里平均不到一箱蜂,同外国的每平方公里5-7箱相比,发展空间还很大。
我省2010年养蜂25万箱左右,产蜜量4000吨左右。而我市2010年养蜂5.8万箱,年产蜜1500吨左右,从业人员6000多人,被山西省蜂协命名为全省养蜂市。我市是山西省蜜粉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有名的蜜粉源基地之一。据初步调查,我市蜜粉源植物有百余种,蜜粉源面积大约600多万亩,至少能养15万群蜂,现在只有5万多群,还有增加2倍的发展空间。其中荆条面积约有300多万亩,果园面积和野生果园面积有100多万亩,刺槐面积有50万亩左右,药材、狼牙刺、玉米、油菜等植物有150万亩左右。以刺槐蜜源为,荆条流蜜期长(达一个多月)。而且我市小气候多样,同一种蜜源植物,开花期相差30多天,是一个天然的“立体蜜库”。总之,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蜂业的自然优势。
二、发展养蜂业的好处
1、发展养蜂业投资少,快,可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养蜂不需要专门的场地,不占耕地,不与农作物争肥料、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路边河边、树林里、屋顶上,都可以成为养蜂场所。二是生产只需一次性投入,一般情况下发展一群蜜蜂仅需150元,以一次发展10箱为例仅需1500元,一般农户均可承受。然后逐渐滚大而且发展较快。三是养殖所使用的工具,许多农民都可自己制作,不需花钱购买,其它工具价格也很便宜。四是养蜂省力,大部分时间不需要专人看管,劳动强度不大,40岁以上的男、女都可以饲养。五是发展养蜂业具有“吹糠见米”的功效,在饲养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当年投资当年就可收回成本,周期短,快。从有关资料来看,养蜂是经济合算的产业,投入与产出比为1:8.8,比养猪的1:1.61、养羊的1:2.1、种粮油的1:2.3都合算。一群蜂一年生产蜂蜜25-50公斤,产值500-1000元。另外,蜂群还可繁殖1.5倍以上。
2、 发展养蜂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一村一品的好项目。
养蜂是一项大有潜力的经济型产业,风险小,投资少。山区农民赞许说:“小小蜜蜂是个宝,不占耕地误工少,无需粮食成本低,传花授粉产量高,采蜜产浆贡献大,发家致富真可靠”。以每户养50箱为例,正常年份一箱蜂能产25-50公斤蜜,每斤平均售价10元,一箱可收入500-1000元,除去当年生产成本100元左右,一箱蜂纯收入在400元以上,一户一年能收入2-3万元。吃在家,住在家,无风险,开支少,既种地,又养蜂,40岁以上的男女都可以做。所以,只要政府适当扶持,容易形成一村一品的优势产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可靠的产业项目。
3、养蜂可为农作物传花授粉,促进农业增收。
蜜蜂经常采花蜜活动可帮助农作物传花授粉。根据美国E.C.Martin博士计算,我们食物中约2/3是直接和间接来源于昆虫授粉的植物。蜜蜂是主要授粉昆虫,占授粉总量60%以上。许多资料记载,经过蜜蜂授粉能使油菜增产40~60%,果树增产50%,瓜果增产50~60%。同时还可提高油菜、棉花的出油率。据专家讲:近百种作物通过蜜蜂授粉,其授粉增产的价值比它本身产品的收入高10倍以上。因此,蜜蜂被称为“农业之翼”,植物的“红娘”。在山区发展养蜂,其实是替农作物等招聘“红娘”。在实现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今天,密蜂授粉的作用不可低估。如高平市南城办事处,韩庄村种植油桃大户牛光明,种了十大棚油桃,每栋大棚里放了三脾蜂帮助授粉,时间二个月,油桃长的又大又光,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一棚都产六、七千斤,增产至少在60%以上。所以,养蜂业对农作物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
4、发展养蜂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养蜂需要茂密的植物资源,保护蜜粉资源,就是保护了植被,保护了生态。我市重要的旅游景点,蟒河、历山、山里泉、王莽岭、锡崖沟、凤凰村无一不是养蜂的重点基地。保护蜜粉源的过程就是调节生态、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的过程、就是给人类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空间。可见,对养蜂业的重视就是对旅游业的重视,是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促进蜂业的发展也就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旅游业又促进了养蜂业的发展,以上几个景点的“土蜂蜜”一市斤售价都在40元以上,鼓励了蜂农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养蜂业的发展。我市的蟒河、王莽岭、锡崖沟、历山、山里泉既是养蜂的好地方,又是旅游的好去处。这几个绿色宝库,生态环境好,没有工业,无任何污染,生产的蜂蜜具有滋补、保健和药用的功效,市场前景好,是上等的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旅游的发展。
5、蜂产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蜂产品的保健功能已被世人认可并接受 ,所以蜂产品销售越来越走俏。据医学资料记载和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蜂产品能促进人的健康长寿。前苏联学者曾调查了200名百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143人为养蜜蜂的人。所以,世界学者公认长寿人是养蜂人。蜂蜜中含有多种酶和矿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后,可以提高人体,、促进肌体组织再生。蜂蜜是一种天然的抑菌剂,优质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不会腐败,表明它的防腐作用极强。蜂蜜可以润肺,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常常用来辅助肺结核和气管炎,虚弱多咳的人可常吃蜂蜜。蜂蜜还有保护心脑血管、促进钙的吸收、、保护肝脏、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以及抗疲劳的功效。由于产地蜜源、季节等的不同,不同的蜂蜜在香味、营养成分和功效方面也有着细微的差别,有的滋补调理好一些,有的清热去火强一点。比如枣花蜜可以补中、,山桂花蜜可以清热、平肝润肺、止咳化痰,槐花蜜可以清肝利胆、通便、防血管硬化、缓解咽喉疼痛等,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加以选择。
三、我市发展蜂业的有利条件
1、我市蜜蜂分布广。
我市农民养蜂历史悠久,少说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养殖项目之一,过去在山区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蜂,是一个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蜜蜂主要分布在六县(市、区)的40多个乡镇。过去老百姓在灌木丛生的山区和半山区,在自然村的山谷里、小河边、路边、地边、房前屋后、房檐下、石岩下、土洞里、树洞里,处处可见原始立式蜂桶饲养的中蜂蜂群,蔚为壮观,被专家考察组誉为“少见的原始中蜂资源保存库”。用陵川县马圪当人的话说:“家家户户都种地,男女老少皆养蜂”,“蜜蜂是个宝,我们离不了”。
2、气候适宜。
我市适宜养蜂的这四十多个乡镇地理坐标大约都在东经112°—112°40,北纬35°12—35°45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64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1度左右。非常适合蜜蜂的生长和繁衍。
3、蜜粉资源丰富。
我市适宜养蜂的四十多个乡镇境内立体气候明显,生态植被良好,蟒河、历山、山里泉、王莽岭、锡崖沟、凤凰村等旅游区原始风貌浓郁,自然生态独特,生物资源丰富,是蜜蜂的“生态乐园”,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主要蜜源有油菜、刺槐、荆条、桃树、杏树、枣树、梨树、苹果树、山楂树和各种山果树、各种花卉、狼牙刺、向日葵、等等。据调查可以生产药用特种蜜的植物有党参、黄芪、连 、柴胡、山药、二花、远志、丹参、薄荷、山茱萸等二、三十种,为蜜蜂养殖和生产特种药用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4、组织机构建全。
在市畜牧局的指导下,我市2004年就依法成立了蜂业协会,各县也都成立了蜂业协会,下边还建立了50 多个蜂业合作社,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已达8个。2010年被省蜂业协会命名为全省蜂业组织化建设先进市和全省蜂业标准化与生产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