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至9日,按照国家药监局的部署和保健协会的安排,保健协会保健食品质量万里行团队一行完成了对广东地区的考察调研工作。现将基本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保健食品质量万里行走访的团队由保健协会副贾亚光带队,成员包括人民网、食品报、科技日报、消费者报、医药报、食品报的记者以及保健协会工作人员共9名,有关在粤期间的组织工作及行程安排得到了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的响应和配合,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在工作繁重和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抽出常务副会长兼张咏及部分工作人员全程陪同,邀请到广东方面的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民营经济报等媒体共同参与。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7日上午交流座谈,二是走访企业。其中完美()有限公司、广东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环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安利()日用品有限公司、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仙乐制药有限公司、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负责人与药监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媒体记者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就当前消费者和媒体共同关注的保健品在生产、经营中质量、及诚信等困惑、迷茫的问题,同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了探讨。而后走访了一些能够代表保健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如:直销的完美和安利,电子商务的绿瘦,普通经营的粤微、汤臣倍健和环西等,所到之处都能让媒体朋友们直接、客观的了解保健食品,了解广东的保健食品。
二、政府、协会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广东省是保健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基地,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遵照省委“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的精神,借助“三打两建”的东风,重点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源头的审查、监管力度,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截止2011年底,广东省共发放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181份、保健食品GMP证书165份、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38751份,共有保健食品批准证书1312份。并且广东省对保健食品在率先实行先许可后GMP审查的方式,通过GMP的贯彻实施,大幅提高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开展保健食品原料的整治工作,逐步促进保健食品企业建立原料追溯体系,以保障保健食品原料的性,也从源头上了人民群众的使用。
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的民间组织机构,在广东省委重点推行和加大社会体制改革,构建和创新“小政府、大社会”新型社会管理机制中,积极发挥了与企业、消费者的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显示了“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消费者”,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
三、活动收获
本次保健食品质量万里行广东站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多项的收获:
一是媒体了解了广东省保健食品行业的基本状况,汲取了产业的正能量,特别是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和与企业家的交流,倾听了保健食品从业者的心声,看到了行业的发展的主流和良好前景。如:对于电子商务绿瘦的兴起,媒体一直都想能够深入的了解这个企业,而通过对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走访,让广大媒体直观了解到绿瘦为什么会在电子商务这个领域中快速的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还有安利、完美,对于直销模式来说,安利和完美可以说是“龙头老大”威震四方,而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这个地位?答案是“科技”,科技含量、质量品质是宣传手段。这些都是媒体记者通过深入的走访了解看到的,而不仅仅是从只言片语中“提炼”出来的。这样为媒体能够客观、真实地宣传保健食品行业打下了基础。
二是为今后此项活动的继续开展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模板。本次活动基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地方监管部门介绍情况;2、协会领导介绍活动情况;3、企业家介绍企业情况并阐述对于保健食品行业的一些亟待思考的问题;4、地方协会领导对企业进行点评;5、媒体问答;6、带队协会领导总结;7、参观企业。这样的模板可以在完善之后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借鉴。
三是参与活动的媒体形成了良好真诚的互动。此次活动由于在药监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由协会领导带队,因此企业与媒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媒体能够听得到企业家的真话,企业家也和媒体交上了朋友。客观上为保健食品行业培养了一支化的扬优抑劣,推进行业发展的宣传团队。
在走访企业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普遍反映到相关立法制度的不完善,以至于导致保健食品的名分陷入莫名的尴尬境地,呼吁相关部门加快立法,明确保健食品的地位。同时还面临着部分保健食品、进口食品无人监管的空白领域,比如“细胞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