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夸大宣传是行业乱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有所好转,但还有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特别是一些没有生产批号、不正规的企业,在其产品广告中使用“”“”等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的词汇,夸张不实信息,夸大产品功能,给保健食品行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这种违法现象正在得到较有效的遏制。广告的审查及相关部门的监测给正规保健食品企业戴上“紧箍咒”,如果弄虚作假将会受到严厉处罚。而有的企业虽然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但只是将其生产的普通食品或类似保健食品的产品,通过包装宣传具有保健食品功能。这些非保健食品不具备生产批号,却被大多消费者认为是保健食品,这样产生的伤害和后果严重威胁了消费者身体健康。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政府监管、媒体监督以及消费者投诉举报比此前有所加强,但交叉地带的产品的虚假宣传,如套号的、没号的、以保健食品形态出现的产品,还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监管力度仍有待加强。
保健食品行业在不断发展,杜绝保健食品夸大宣传,需要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媒体监督形成合力。同时,消费者要积极参与监督、及时投诉举报。
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将与媒体联合,加强对消费者的保健食品知识培训,增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认准“蓝帽子”,即由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不能购买来历不明、生产厂商模糊甚至具有“三无”特征的保健品。要谨慎对待保健食品的功效宣传,对于明显夸大其词、具有诱导购买性质的宣传描述,不可一味轻信,而应该征询医疗机构或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