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食品行业“四化”水平 打造食品工业强省

2012-08-235888.TV 食品协会
    民以食为天,因此食品工业作为生产工业化食品的行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且涉及三次产业的多业态性,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和永恒的朝阳产业。笔者认为,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产抓提升”的战略,结合我省实际,努力提高我省食品工业“四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管理制度化)水平,是不断提升我省食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提升生产规模化水平。食品行业的竞争主要是质量、价格和企业规模的竞争,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特征十分明显。从目前看,我省食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力推进食品工业规模化生产,是摆在我省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当然也不是说企业无限度扩张,规模越大越好。但企业达不到合理的规模,就不可能有竞争能力,就不可能食品质量。为此,我们要抓住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工业化食品大幅度增加、食品消费市场刚性需求旺的大好机遇,下大力抓好“大项目”建设。近年来,我省食品工业新建和技改大项目明显增多。如: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投资的总规划目标年产10亿升优质牛奶基地在玉田县成功落地;三河汇福粮油集团规划,“十二五”末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等等。同时,要下大力盘活资产存量,以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优化资源配置,组建大集团、大公司;要下大力建设一批食品工业聚集园区,推动并引进一批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检验、检测装备及设施、环保节能污染处理等设施,从而节减投资并提高装备的利用率。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省食品工业向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行业旗舰,提高我省食品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食品质量,质量标准化是关键。我省食品工业的产品质量标准,既需要制定和完善,更需要企业严格执行。制定和完善食品质量标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从原材料、工厂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项指标。食品质量的公众敏感度极高,技术质量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又受到科学技术和人们认知水平的局限。因此,食品质量标准化需要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过程。食品工业企业主体多元化,消费需求多层次性和人为因素等原因,导致一部分经营者即使有标准也不能严格执行,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近几年,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完善和监督检查,不断加大食品质量标准化工作力度,收到了良好效果。食品工业企业一定要将质量标准化做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要严格执行;无质量标准的,企业要抓紧制订标准及备案,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只有严格执行食品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化水平,企业才能食品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升产品品牌化水平。经过多年努力,到2011年末,我省食品工业已有驰名商标24个,占全省驰名商标总数的29.6%;涌现出了河北省和“河北优质产品”200多个。特别是“华龙”牌“今麦郎”牌方便面,“五得利”牌小麦粉,“汇福”牌、“口福”牌食用植物油,“君乐宝”牌酸奶,“衡水”牌白酒,“长城”牌干红、干白葡萄酒,“露露”牌杏仁露,“小洋人”牌含乳饮料,“养元”牌核桃乳饮料,“新钟楼”牌啤酒,“钻石”牌卷烟等一大批品牌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衡水”牌老白干酒、“金凤”牌扒鸡、“槐茂”牌酱菜、“新新”牌蜂蜜麻糖等十五个品牌被授予中华。但驰名品牌的种类和数量与我省食品工业规模很不相称。我省食品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弱,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竞争依靠拼价位、拼数量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彻底改变。全省没有一家综合性食品科技研发机构,产学研结合不到位,企业新产品研发资金和研发能力缺陷问题并存,这是造成驰名品牌产品少的根本原因。
    食品是广泛的消费品,产品品牌宣传效应大大高于其它任何产品,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决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战略要有计划、有措施地挖掘传统产品潜力,提升传统产品质量水平,创建驰名品牌;同时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研发“营养、、方便”,适应各消费者层次的新产品,以质量创、以品牌占市场。
    四、提升管理制度化水平。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创新,促进并企业科学管理实践的不断进步。要按照管理科学的原理,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科学管理系统,企业战略管理、资本运作、营销网络、信息化等科学,企业人流、物流、资金流各环节正常运转。企业规范、系统的制度建立,是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必须从提高管理制度化水平抓起。我省食品工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提高管理水平尤为迫切。一要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精”,而“精”的内涵是既追求零缺陷又追求率。从现实看,相当多的经营者都提出实行精细化管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没有制度。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所有的生产要素、全员工作岗位、全部工序(工作)流程、员工精神状态等,都要“精”到无缺陷,“细”到具体人和事。企业只有建立“精细”的制度,才能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二是要建立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国家食品法》明确规定“食品企业要建立食品质量管理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规范统一的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制度,企业一般采用质量管理或质量检验替代。为填补这项空白,提高我省食品工业企业的食品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为政府职能部门检查、验收企业食品质量提供制度化参考或依据,省食品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河北省食品工业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制度(试行)》,并在试点企业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目前,《制度》已印发我省各食品工业企业试行。从实践看,企业参照这个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了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省是农业大省,资源丰富;我省是人口大省且环京津,市场容量;我省是食品工业大省,基础条件较好。2011年,我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8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当前,我省食品工业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要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着力提升“四化”水平,为建设食品工业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